英国《经济学家》11月15日报道,几年前,一些几乎不会说西班牙语的中国酒类学家,来到智利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空加瓜谷购买葡萄园。他们来自中粮集团。2010年中粮斥资1800万美元买下该区域的最高档品牌之一,将其更名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牌子,并在反复试验后开始大规模生产。尽管价格大幅下滑,但智利对中国的葡萄酒出口量已急剧增加。
智利距离中国遥远,如同分列地球两端,但近年来,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这个安第斯山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占其进出口总量的1/5以上。智利主要对华出口是铜,但食品(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和饮品也已在清单上。智利政府国际贸易负责人安德雷斯·雷沃列多表示,如今他们国家还在生产销往亚洲的鲑鱼。让这些产品完好无缺地抵达中国,已成为智利发展物流能力以增加农产品出口附加值的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对铜的需求或将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变化增强或减弱,但美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2012年的联合研究表明,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表明,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的食品贸易将与日俱增。亚洲尤其是中国缺乏耕地和水源,而拉美两者皆有且极其充沛。
研究指出,1975至2009年,中国因城市化和沙漠化而丧失20%的农田,其人口却变得更加富裕,并需要更多高蛋白和高热量食品。家禽、甜菜、豆油、植物油和大豆等农产品,都已跻身拉美对亚洲10大出口行列。来自历史的经验也鼓励中国培养与拉美的农业关系。
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克劳士比在《哥伦布的交换》一书中,首次阐述了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甘薯、玉米、花生、烟草和辣椒是如何跨过太平洋来到中国的。那时的中国和如今一样,人口众多且土地不够肥沃。此后,这些来自美洲的农作物开始在贫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以其为食的人口亦日渐繁荣。如今,曾为川菜添香加辣的那片地区,再次(为中国人)提供更易下咽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