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蓝莓市场价格出现暴跌,从电商到实体平台,零售价格普跌五成以上。 其中以联想佳沃为代表的资本追逐带来的产量暴增是主要原因,不少蓝莓种植户因为营收未及预期,开始考虑“撤退”,未来既有投资是否会出现撤退现象备受关注。
“价格回落最主要原因就是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业内人士表示,在八年多前,蓝莓由于是纯粹从国外引进,又有抗癌、明目等功效,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卖方市场,不但供不应求,渠道商的利润空间也极为可观。
正是看中了蓝莓(中国蓝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等高端果蔬市场的盈利能力,各路资本蜂拥进入。而资本的介入让蓝莓产业开始极速扩张:国内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青岛2011年底全市蓝莓种植面积为3.5万亩,蓝莓产量为1747吨,产值2.2亿元,当时已经占到了全国近30%,而如今仅青岛黄岛区的蓝莓种植规模就已经达到了6.78万亩,加上全市其他地区已经达到了约7万亩;丹东全市蓝莓种植面积也从2005年的不到1000亩扩大至2.5万亩。
除了资本的导向外,另一个影响种植量的重要因素便是利润。“其实,降不降价与我们种植户关系并不大”,安徽合肥一位专门从事蓝莓种植的陈先生表示,六年前,其投入600多万元进入蓝莓产业。按说蓝莓价格畸高的时候种植户是盈利的,但实际上渠道收购价格一直压得很低。“降价涨价的操控方并非种植方,而是渠道商说了算,我们常年处于亏本状态,利润全被渠道商赚走了。”此外,在盲目扩产之后,部分无法达到有机标准的蓝莓入市也拉低了整体售价。
“高端水果领域尽管竞争者少,但壁垒不低,投入期长,好不容易培育出来,要么被同业分食,要么就引来资本蜂拥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一位曾考察过高端果业的资本负责人透露,以蓝莓生产周期为例,基本遵循“三年投入、四年挂果、五年到七年丰产”的规律,这其中除了要“看天吃饭”,人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既包括种植户,也包括同业资本的竞争。这就是前几年VC、PE纷纷进入果蔬业,后来又纷纷退出的原因。
“要想打破这种局面,一种办法就是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挺不下去的企业就会主动退出市场,企业减少,供需关系就会趋于平衡。”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