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强调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
除了高层重视外,行业层面也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意识。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法国农业、食品及林业部联合举办、家乐福(中国)食品安全基金会协办的“中法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食品可追溯系统成为中法食品安全(中国食品安全分析仪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专家热议的焦点。
除此之外,日前中国智慧农业谷项目在萧山签约,由中国供销合作对外贸易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可溯源农产品生产合作社联合组织,将对供销社系统内的70万家农业生产合作社、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对中国检验检疫系统服务的10万家农产品食品进出口企业进行可溯源技术改造,使之生产的产品达到可溯源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全国可溯源农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这将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催生了食品检测服务市场的一次大发展,今年“3·15”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虽然在之前也被提及,但是检测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食品安全。当前无可回避的现实是,仍然有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尚无有效检测方法来测定,这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有待突破,新的检测方法的突破或将助推检测服务市场的扩容。
目前,我国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303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6000余项食品安全指标。如果简单按照美国农业产值与食品安全检测的比例推算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约25亿元,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
2010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并且市场增长速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分析人士表示,检测仪器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是因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国产低端检测仪器进入市场,价格杠杆撬动了市场需求的攀升。在当前食品安全的各项指标中,残留农药、兽药、渔药、食品添加剂等参数的检测最受关注,因此,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如质谱仪、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利润丰厚的高端仪器及快速筛查仪器市场前景看好。
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该市场的总体需求将迅速增长,小型化、低成本的国产仪器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正努力促进科学检测仪器设备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逐步摆脱依赖进口跟踪模仿的不利局面,鼓励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转变,企业由“小而弱”向“大而强”转变。围绕保障食品安全需求,大力推进检测设备专用化、小型化和便携化研发,提高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从而壮大我国食品检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