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白酒行业的雾霾不仅是春节旺季前高端白酒的量价低迷,还有上游生产环节的“减产”危机。2014年,中小酒企的停产和大型酒企的减产将随着销售局面的困难愈发凸显。如果说2013年是高端白酒的苦难年,那么2014年将是中档白酒(白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苦难年,2015年则将是100元以下的低端白酒和小酒的苦难年。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完这一市场血雨腥风的考验之后,或将有三分之一的酒企被淘汰,而如何求生突围已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危机。
据调查,四川、贵州和湖南等地的酒企生产线往年的加班已经基本取消,部分非畅销产品生产线甚至出现减产状况。大型酒企的生产减速相对于贵州仁怀、四川宜宾等地的部分小酒厂停产停工来说已然属于轻微。
“高端白酒能在春节前守住现在的价格已经是个奇迹了,即使现在低价促销,走量也很难。”有经销商表示。终端卖不动,直接影响行业库存的急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14家白酒上市公司在2013年三季度的存货达到356亿元,而2012年同期仅有288.44亿元,同比增长了23.61%。
白酒产能究竟过剩有多严重?在“十二五”开局年的2011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就高达1025.6万吨,提前4年超过规划产能,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四川泸州2012年又新增产能计划30万吨左右,而贵州仁怀的计划是到2015年,全市白酒产能达到50万吨,在2010年这个数据仅有三分之一。“查阅各上市公司产能计划和销量对比,大多产能规划已经超出现在销量的30%,这还不包括业外投资和中小企业在近3年新建的产能,保守估计整个中国白酒的产能过剩将在50%以上。”分析人士表示。
现在名酒厂都在硬撑,一方面启动腰部战略,希望以量来消化产能,一方面启动输出计划,即兼并中小酒企;而二线白酒企业则受到茅台五粮液的挤压,二三线白酒又进一步把压力传导到中小酒企。
然而,腰部产品的暂时繁荣又埋藏了另一场危机的到来。二三线白酒和区域白酒此前之所以能在局部市场取得优势,就是来自于中低价位产品的贡献,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品牌大力发展腰部产品,将把这一市场推向竞争炽热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