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物价水平不断探底,持续回落。据了解,1-6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1个百分点,预计7月份CPI涨幅有可能回落至2%以下。
一是大宗商品价格跌落逼近成本,改善供求关系。比如上海螺纹钢期货价格跌破3800元/吨以后,与其平均成本相差不多。今年以来中国粗钢产量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到6月份同比增速已经回落至0.6%,为3年来最低水平。如果这种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的情况持续下去,将会出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局面,进而改善供求关系,推动价格反弹。
二是世界各国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浪潮。各国央行陆续“放水”,纷纷降息,并且不排除今后欧洲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欧元的可能。
三是经济增长置于更重要位置,刺激实体需求增加。这意味着年内还可能会有数次“双降”,更大力度地启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资项目,以此增加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四是QE3预期升温。由于美国经济增长迟缓,就业数据不佳,正面临“财政悬崖”,以及地方政府拉响债务危机警报等,使得美国迫切需要量化宽松,估计QE3推出时间已经不远。
五是极端天气频繁,导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暴涨。两个月来,玉米、大豆价格涨幅约50%,涨价压力会逐步向国内转移。从对PPI指数具有重大影响的初级产品价格来看,由于石油价格升回在90美元/桶左右,谷物、油料价格暴涨50%以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俯冲式”回落局面,今后几个月内有可能会扭转。PPI指数的回升,相应推高下游CPI水平,物价全面上涨有可能卷土重来,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不仅如此,国际市场大豆、豆粕、玉米等商品价格高涨,以及对于国内市场的连锁反应,还会推高国内商品粮、食油(有机食油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以及几乎所有下游食品的销售价格。如果下半年石油价格攀上100美元/桶的高位,燃油与物流费用的增加,将对食品价格产生更大上涨推动力量。
但目前中国经济最大风险仍是经济下行,因此,仍应坚持经济增长优先方针,继续将刺激需求。如果忽视全球央行集体“放水”的货币宽松与竞相贬值的大环境,反向实施紧缩需求方针而单打独斗,则非但不能抑制物价上涨,还将因需求不足而陷入“经济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