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 现深受人们的关注

2011-05-03 08:02阅读:44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4月21日,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将食品安全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部署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目标,吹响了新一轮大规模食品行业整治行动的号角。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维护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需要每一个行业各尽其责。只有举全社会之力,形成“人人需要安全食品,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食品安全问题方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企业守法经营有责

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强化企业主体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依法合规地进行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从原料采购时的品质控制,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疏忽、懈怠与侥幸,因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预测。法律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则是更高的社会准则。食品行业事关群众的健康,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恪守道德。检视历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个别生产经营者之所以罔顾法律,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于其完全没有了敬畏之心: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特别是大型食品企业,占有着更多的社会资源,承载着更多的社会信任,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更应当发挥示范作用,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规模越大,影响越大,越容不得半点差池。

政府部门监管有责

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经营与竞争环境,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而这又有赖于执法部门的依法监管,公平执法。

有一个“破窗理论”,说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依法监管的重要职责,

法律的外在约束与道德的内在约束,意在从源头上杜绝有人打破“窗户”。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存身;需要公平执法,鼓励、呵护合法诚信经营,打击、严惩非法违规经营;需要透明执法,对监管过程中的寻租行为进行监督惩处;需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与问责机制,防微杜渐,查遗补缺,不留灰色地带和真空地带,预防“破窗”,及时修补,以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舆论监督引导有责

近年来,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离不开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负责任的报道,对推动食品安全建设、保障公众健康功不可没。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需要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更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理性、负责、科学的原则,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和道德操守。

但毋庸讳言,当前也存在不少似是而非、哗众取宠、有违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的虚假新闻,“纸箱馅包子”即为典型一例。

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影响巨大,必须用责任和良心去承担。同时,食品的加工生产涉及多门专业学科,报道者还需要在承担责任时尊重科学、学习知识、理性引导。换言之,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熟悉法律,善意监督,是新闻从业者基本的职业责任。

公众理性消费有责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对生产经营者有引导作用,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将有助于形成食品安全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理性消费,需要尊重生活常识。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凭生活常识就很容易判断。“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样的道理说起来人人都懂。但现实中却依然有人为贪图便宜而忽视了这种常识。当消费者一味追求“便宜”,那么生产者就会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相当的成本,食品价格太便宜就必然会在某个方面有欠缺。

理性消费,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一味地追求感官享受和视觉口味,往往就会忽视安全隐患。增强消费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门必修课。

理性消费,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是由于不清楚而造成误解。具备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有助于提高判断力和辨别力,不至于盲从和迷信。比如食品添加剂,很多添加剂本身是无害的,问题在于超范围使用和超限量使用。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至于谈“添”色变,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理性消费,需要社会责任心。公众发挥充分的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关注社会事务,必将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压力和成本。你的监督有利于他人,他人的监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围,从总体上降低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成本。

科研人员科普有责

科研人员在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也大有可为。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人在努力尝试并小有收获。比如有网名为“云无心”的科普作者,以其广受欢迎的食品科普文章而“走红”。他的科普文章,总是在回应当下热点,言辞通俗而犀利。很多网友评论,看云无心的文章,“让人吃得放心”。这位“云无心”,其实是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

在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以“云无心”为代表的科普人士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认同,让我们看到了科普的巨大空间。我国食品专家们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食品科学信息普及方面,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应当大有可为,必须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