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从瘦肉精到毒豆芽,从墨汁粉条到牛肉膏,集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挑战上市公司公信力。由此可见,食品行业的“大洗牌”或将来临。
据了解,目前沪深两市共有食品饮料公司58家,投资者数量庞大,机构云集,估值普遍较高,行业平均市盈率在40倍以上。这缘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业绩预期较为乐观。但伊利、蒙牛、双汇等公司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股价都剧烈下跌,说明资本市场并未对这些公司的风险做出足够评估,忽视盈利数据背后上市公司获取业绩的手段是否恰当及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投资者有必要修正对食品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逐步强化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将宝贵的资金资源多配置给讲社会责任、追求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
业内行业人士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导火索已经被点燃,食品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将受到食品安全问责的影响,其中原材料提供环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而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将是整治的重点,国内食品行业的市场格局或将由此改变。
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政府部门将提高食品企业的准入门槛,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被淘汰的几率加大。例如,近日乳业进行洗牌,近一半的小企业被淘汰,勉强过关的乳企沦为奶源提供商,大型乳企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小企业的加速淘汰将产生新的市场份额,届时,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将完全体现,整个食品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食品类企业的资本格局也将发生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将导致食品类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将继续降低,企业生存风险与食品安全的关联更加紧密。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食品问责将使食品行业的资本格局发生改变,融资难度、IPO审核难度将提高。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类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类问题存在于加工环节,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在加工环节做了手脚,例如染色馒头;第二类是养殖环节出了问题,例如瘦肉精事件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金公司认为对于畜禽水产品养殖屠宰厂商而言,要保证食品安全只有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完全自养;其二是下游采购商对质量品质要求很高且对养殖屠宰厂商有足够议价能力时,才能保证食品安全。而目前来看,上市公司中圣农发展符合这个标准。
在当前的养殖上市公司中,业内专家们也看好雏鹰农牧的生产模式,因为该模式在现有的养殖上市公司中对风险的规避能力最强。这种模式核心主要表现为,农户与市场绝缘,公司用它的服务体系去弥补农户的短板,慢慢将农户养殖水平提高至一个必须的水平之上,然后农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