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最终还是将某品牌的15年陈酿放进自己的购物车中,而且一下子就放了5瓶。此前,他站在超市的酒类货架前犹豫不决,在该品牌的普通酿酒和15年陈酿之间推敲了足有15分钟。直到结账时,他还不是很清楚自己最终选择的15年陈酿究竟好在哪里?但是直觉告诉他,年份酒有讲究,送人一定错不了。
李东不是一个人在困惑。目前各大商场、超市充斥着标注“5年”、“10年”等字样的年份酒,每瓶也因此价值不菲。但到底什么样的酒是年份酒,达到什么标准才有资格称年份酒,消费者一头雾水。本报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年份酒几乎没有标准可依,一片混乱。
市场之乱
白酒标3年价格翻一番
“酒是陈的香,年份酒当然走得好了!”在通州家乐福超市,某厂家导购员向记者介绍。但是当问起到底什么是“年份酒”时,他则一脸茫然、支支吾吾地回答:“就是年头放的时间比较长的酒。”
“10年陈酿是10年前生产的,还是10年的酒窖生产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更是难以回答。
再看酒类货架上,带有“坊”、“窖”、“原产地”等与“年份”有关字眼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其市场定位都锁定高端,价位超过300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抽样调查测算,我国销售额排前100名的白酒企业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少于50亿元。
然而当货架上充斥着“窖藏”、“原酿”,当吧台上摆满了“10年”、“20年”陈酿的时候,理性的消费者开始由最初的倾心到疑惑,继而对其提出了质疑。“我很难品尝出3年陈酿和30年陈酿之间的区别。”一位对年份酒不怎么感冒的消费者说。
消费者迷惑,市场方面却很热闹。各类白酒企业则展开了一场年份酒大战,即以酒龄大小决定价格高低。更有内部人士爆料,过去一瓶仅一二十元钱的白酒,如今标注上3年或5年陈酿,价格便涨到四五十元钱。
认识之乱
多数人认为只是炒概念
年份酒最初流行于国外,是对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酒类的等级概念。据相关专家介绍,国外具有年份标识的葡萄酒酒标上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酒厂名、酒名、葡萄品种、酒厂自行生产装瓶、生产者的名称及地址、酒精浓度、酒产区名称、容量、酿酒葡萄采收的年份等。
专家还表示,即使以年份来标注的葡萄酒,也并非年代越久越好,某一年份葡萄酒产品品质的优劣,与当年葡萄的品质、酿造的气候环境、储存过程中氧化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当所有条件同时具备,以当年年份命名的葡萄酒,才能称之为酒中珍品。但是记者走访几个大型超市发现,一些所谓的年份酒外包装上除去打上了“××年陈酿”或“××××年××酒”之外,其余只标注“原料、香型、质量等级、生产厂家”。
一位营销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年份酒其实是一个被误读的概念,只是商家营销的一个手段而已,成为了一些企业提高市场价格应对竞争的营销策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也告诉记者,年份酒说白了就是“一个愿意忽悠,一个愿意被忽悠”。
《新食品》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000名消费者中,绝大多数人对年份酒没有明确的认知,更有超过60%的人认为,白酒没有真正的年份酒,“而仅仅是企业或者经销商的自我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