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效率低和媒体道德缺失导演"味全奶粉事件"

2009-02-04 10:28阅读:112

作者 : 未知   来源 / 扬子晚报

字号
 2日,一则《味全配方奶粉检出致病菌》的新闻再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一些商家纷纷对该品牌奶粉做出下架决定,食用味全奶粉的婴儿父母更是惊恐不已。然而就在被报道的当天,杭州味全公司发表一份紧急声明,称媒体报道的问题奶粉,系去年10月17日在深圳查出的台湾进口奶粉。当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也对此进行了澄清和说明。(2月3日《新华社》)

    由此看来,让众多人虚惊一场的“味全事件”不过是一场“误会”。可这场令商家损失惨重,让消费者惊魂难定的“误会”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祸源起自国家质检总局网上公布信息的滞后性。据其新闻发言人所言,检出这批问题奶粉,是在2008年10月17日,并当即作出退运处理,但总局官方网站直到2009年1月20日才予以公布。不涉及国家机密,不需要后续处理,一个已有定论的事件,却要等到三个多月后再公布,难免让人产生“直把旧闻作新闻”的错觉。而这种因“时差”引起的误会,“味全事件”并非首例:去年6月查出的澳优奶粉,直到11月才公布,也曾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两起事件前因后果如出一辙,看来,质检总局在信息发布上并未吸取教训,寻求改进。

    其次,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促成了事件的爆发。质检总局网站1月20日发布的这则信息,媒体于2月2日方进行报道(已不是“新”闻),并且报道时只引用有关“味全奶粉检出致病菌”的内容,故意删去“已作出退运处理”等信息,个别不负责任的媒体,为求新闻“雷”人,明显存在故意误导公众的倾向,从而引起了这场恐慌。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政府的效率低下和媒体的道德缺失,联合导演了这场折腾人的“味全奶粉事件”。虽然现在,商场里撤下的奶粉已陆续上架,恐慌的人心正逐步稳定,可它对整个社会、商家乃至人心所造成的伤害,恐怕是无法计算,并且短时间内难以抚平的。更令人担心的是,从澳优到味全,既然有关方面不吸取教训,这种危害无穷的瞎折腾事件恐怕还会上演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