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鞋品出口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分析

2012-08-22 10:54阅读:71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世界鞋类(鞋类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生产商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以中国、越南等国为代表,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在世界鞋业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第二类以美国为代表,本国的制鞋业所剩无几,以品牌输出为主;第三类是以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传统制鞋大国。

欧美国家的鞋品由于价格高昂与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相抵触,正逐渐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但是他们又不想放弃制鞋业这块领地,为保护本国产业,频频发布中国鞋进口数量激增的消息,造成该地区制鞋业的集体恐慌。

与此同时东盟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相对“中国制造” 更具有价廉的优势,同时花费巨大资金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企图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取代中国的地位,挤占“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例如,越南已经取代了我国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部分欧美客商也已开始向印度、越南、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埃及制造”也强势追来。

我国鞋品出口面临的上述国内外新形势,亟需我国外贸研究和决策人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加以冷静分析,挖掘出影响我国鞋品出口的深层原因。下面分析下我国鞋品出口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

(一)国外的新形势

1.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放慢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步伐,鞋服外贸需求拉动不足,对我国外贸销量造成直接的冲击。当前欧州国家正处于欧债危机升级期,市场需求普遍低迷,消费能力持续疲乏。许多鞋企都反映以前有着正常往来的国外合作伙伴,现在除了交付货值小、周期短、价位低,催货急的订单外,2012年起开始对最低起订量讨价还价,贸易行情着实让相关企业无所适从。

2.美国通过“对于部分加有纺织材料的橡胶或塑料外底鞋类的解释”,对带有纺织外底的鞋类,在理论上将会继续征收7.5%或12.5%的税率。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AAFA)2011年向美国海关与边防保护局(CBP)提交意见,通过了“对于部分加有纺织材料的橡胶或塑料外底鞋类的解释”,要求从2011年12月3日起,如果鞋类外底表面使用的纺织材料超过50%,则判为带有纺织外底的鞋类,在理论上将会继续征收7.5%或12.5%的税率。为了配合这一改变,CBP还制定了新的美国海关税则(HTSUS)附注,确保鞋类制造商无法通过在鞋中加入纺织外底来享受这种低关税规定。

3.随着我国大力开拓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尤其是2010年1月1日起,涵盖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后,为我国鞋品出口开辟了增长点。从海关统计的数字来看,2011年起我国各个口岸对东盟的鞋类出口增长迅速,2012年一季度与东盟贸易额更喜迎9.2%的增长,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此外,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也保持高位运转,对金砖国出口增长8.8%。

4.欧美国家针对鞋品进口出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近年来,一些国家针对皮革及皮革制品中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富马酸二甲酯、有机锡、铅、六价铬及标识认证等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性指令。国际经销商为了避免因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进行赔偿的风险,在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皮革产品时,附加了严格的限量规定。

(二)国内的新形势

1.鞋类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鞋类材料成本包括棉花、橡胶、皮革、物流成本等费用,近几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幅攀升。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格局正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16至64岁之间的劳动力增量在2004年到2011年间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并预计将在2015年停止增长,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因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有30余个省份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制鞋工人月薪都在1500元以上,一些工厂甚至给到2000元以上。而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工人工资是148美元/月,越南是85美元/月,柬埔寨更是只有61美元,均远低于我国。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使我国鞋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部分欧美客商已开始向印度、越南、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

2.欧美等国信用评级持续下调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增大,各大鞋企都不敢贸然接下外贸长单,以免汇率波动带来损失。对鞋类出口等外向型企业来说,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出口/销售额比率下降约0.3%~0.5%,因而单是汇率因素,全年皮料等原材料成本已平均上涨至少10%~20%。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本币兑美元也相应在持续升值,和人民币相比,升值的幅度有高有低。这种双重汇兑损失相比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的创伤更为严重。

3.诚信危机损伤中国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去年以来显现的民营企业债务危机中,中国商人的信用似乎再次降至“冰点”。而作为中国商人的一分子,中国鞋商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去年以来,温州、广东、福州的部分鞋商,因债务危机而“跑路”或自杀导致的企业关闭停产事件共达数百起,严重挫伤了鞋企的信用。内部资金流量不足导致债务危机,外部贸易方现金结算的要求,对中国鞋企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导致更加严重的资金压力。企业主动被动违约情况增加,又再次加剧了信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干扰到我国鞋企的健康有序发展。

4.鞋企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不足,重复生产中低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一方面,国内制鞋企业产品同质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差异化,基本是拿着别人的产品进行模仿、改版,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在样式、用料、档次、目标、市场方面基本雷同,而多数又集中于低档鞋的生产,从而造成低档产品严重过剩,恶性竞争泛滥。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