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行业新产品研发方向及技术改造和淘汰重点

2010-07-09 02:53阅读:126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怀良认为,棉纺行业由于成本的上涨,下游需求的支撑,预计棉纱后市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我国棉纺行业产能又出现相对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减量升级,成为棉纺织行业的必然选择。据统计,目前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1.1亿锭,仅2001-2008年的8年间就增长了5200多万锭,超过此前几十年的总和。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原料供应不足、能源消耗过大等诸多问题。

2009年统计数据为:棉纺锭1.1亿锭,含紧密纺443万锭;转杯纺219.35万头;喷气涡流纺5.9万头。棉织机120.83万台,含无梭织机51万~52万台,内含进口17万台。

目前,部分棉纺优势企业之所以利润率较高,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多年来重视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装备水平较高、产品结构合理、劳动生产率较高。而效益不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仍在使用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棉纺设备。因此,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是实现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内容。

2000~2008年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的比重,以及“三无一精”产品比例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例如,在设备方面,清梳联合机的比重从29.1%提高到42%,自动络筒机从32.06%提高到53%,无梭织机从9.29%提高到42%; 在产品方面,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例分别达到27.1%、64.13%、65.24%。但这些数据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2008年国际清梳联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的占有率分别是60%、95%、80%—100%,远远高出国内的42%、53%、42%的占有率。先进纺织装备和高效的管理,使得欧洲国家棉纺万锭用工在30人以下,而我国平均在150人左右。因此,棉纺织行业迫切需要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近期棉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和淘汰的重点:在淘汰所有“1”字头和“A”字头棉纺织设备的同时,要通过更新改造,推广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的棉纺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持采用紧密纺纱机及紧密纺长车、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1008锭以上)、粗细络联合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及喷气、涡流纺纱机;增加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清梳联合机、高效精梳机生产“三无一精”产品的技术改造。

棉纺企业新产品研发方向为:利用新型及多种纤维生产高品质纱线及交织织物;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生产特种天然纤维纱、线、交织织物;采用清梳联合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及喷气纺纱机、高效精梳机、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粗细络联合机等先进设备;高档色纺纱线、色织及长纱织物生产;生产“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精梳)产品;采用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