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居家装行业智能化创新升级服务商,壹家荟最近走访了数十家传统家居企业和智能家居企业,发现一个现象:大家都在关注彼此,有些也在积极接触,但是能够建立密切合作,相携共进的,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壹家荟总结:双方缺乏深入的理解性沟通!
如果对一个人的时间进行细化,不难发现人在住宅中所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那么在住宅这一场景中,就会出现非常多的应用和场景。而“家”这个字又赋予了“住宅”一定的情感元素,因此,在提供满足“家”的需求的产品的时候,就不能只是考虑空间,而是更多需要考虑的是这个空间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人”。给消费者一个舒适满意的家,是所有家居家装人的追求。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家居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经过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是从概念到应用的过程。是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家庭的成长过程,也是从单品到系统的不断完善历程。智能家居要发展完整体验,必须回归到场景这一原点上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场景不单单是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物理场景。这个怎么理解呢?
我们打个比方,我们看到的很多宣传片上,早上,女主人一声令下,窗帘徐徐打开,阳光照射进来,这是目前绝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应用场景中的一个典型。但是,这个场景中,不只有智能窗帘,智能音箱,智能香熏机啊,更有着主人在卧室空间所无法缺少的床,床头柜和衣柜!而这些产品才是这个空间的“刚需”!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大把的声音:智能家居不是刚需!如果智能家居从业者还只是想着“应用场景”而不考虑实际的“物理场景”,“刚需化”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既然万物互联,既然是智能系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整个物理空间考虑进来,互联互动呢?
幸运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传统家居企业的加入。比如一家定制家居品牌,就在床头柜上集成了保温杯槽,无线充电,红外感应夜灯;还有一些床具企业开发的智能床,可以根据人们的睡姿来调整支撑力量,监测人们的睡眠质量,甚至可以播放音乐,按摩等。
那么,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早上,女主人躺在床上说一声“早上好”,甚至是智能床感知到压力的变化获知女主人已醒来的信息,然后开始舒压按摩,5-10分钟后,窗帘打开,室内照明系统根据室外的光线调整灯光明暗,而女主人喝一杯床头的温开水后下床走到衣柜处,衣柜可以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推荐穿搭并提供已熨烫烘干的身物……
不太好的消息是,现在大部分的智能家居企业和传统家居企业大都还在在各忙各的。于是,智能家居在落地的速度上似乎没有预期那么快,甚至还遇到了一定的问题。而很多传统家居企业还在产品智能升级上苦苦思索……
这样的状况出现,也好理解。智能家居和传统家居本来就在两条跑道上,虽然目标一样,虽然大家彼此都看得见,但让一方完全放弃自己的跑道并入另一方的跑道上来,都是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的。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彼此借力,加快到达终点的时间呢?
只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最契合的合作模式,而要深入的理解,就只有坦诚的沟通。真正从“家”,从“生活空间”的智能化体验场景入手,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一套智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