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而在制造业重镇广东佛山,一场针对传统陶瓷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总部位于佛山的新中源陶瓷企业集团国际贸易总经理霍锦祥表示,如何借助去产能的时代大势,把企业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变成集约型,转变以往以量取胜的思路,如何全面实行绿色生产,将成为企业生存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降产能,不走“以量取胜”
“其实陶瓷行业产能过剩已经不是一个新说法了。”霍锦祥说,早在2015年左右,市场上关于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就已经不绝于耳。但得益于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还是有许多社会资本愿意进入到陶瓷行业当中。
在经历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有着“佛山名片”之称的佛山陶瓷制造业的总产量已经达到约20亿平方米/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陶瓷产量占全国3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70%以上,陶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陶瓷行业为佛山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因为生产工艺的落后,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高污染、高能耗、非标准化的三大“痛点”成为陶瓷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前几年跟风进入陶瓷行业的老板,绝大多数是盲目跟风的投机者。未来陶瓷行业“大鱼吃小鱼”的格局已经显露出来,“以量取胜”老路已经不可能再走得通,投机取巧,盲目扩张的“小老板”,将在这一轮的去产能大潮中从此销声匿迹。
陶瓷产业升级:将环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佛山,去产能的“战争”早在2008年就已经打响。这一年,佛山实行了产业转型升级,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的陶瓷企业,外迁或者是退出了市场。
2014年佛山发布陶瓷、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环保整治方案。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陶瓷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统计显示,佛山的电厂、陶瓷、铝型材、玻璃制品四大行业,2013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市64%。
霍锦祥指出,纯粹追求低价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陶瓷产能过剩现状的不断持续,陶瓷企业想要突围,就必须摆脱过去“以量取胜”的传统竞争方式,把消费升级放到产品研发的主导因素上。中国陶企当下面临的问题,是面临行业危机、产业发展衰退时,企业是否有想办法积极提升品牌品质,而不是通过价格竞争求得生存。
“虽然当下我国陶瓷行业在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迫下进入低迷期,但随着2020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的消费者升级时代也伴随而至,陶瓷行业即将迎来巨大商机也是不争的事实,”霍锦祥说道。
相关研究报告:
陶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