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我国陶瓷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9-12-08 11:10阅读:73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动荡,中国陶瓷工业由此受到很大冲击,外销受阻,内销乏力。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对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契机,困难形势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陶瓷行业可因势利导,促进产业有效转移、区域合理布局,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打造循环经济模式,促使我国陶瓷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一、积极引导,促进产业在转移中升级

      受环保压力及矿产资源萎缩、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许多传统陶瓷产区企业面临异地转移、改造、提升问题,形成陶瓷产业不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次发达地区、由资源枯竭地区向资源丰富地区、由生产成本高地区向生产成本低地区逐步转移的态势。产业转移、分流可以有效改善目前我国陶瓷产业发展、分布不均衡的局面,但需要注意,产业转移的同时要顺势淘汰落后的装备和技术,利用新装备和新技术进行产业的提升,提高产品品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承接转移的新兴产区需要合理规划,注意资源分配、环境污染等问题,有选择的吸纳,杜绝产业转移成为“污染转移”.

      陶瓷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科学布局与规划,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产业的升级,才能实现陶瓷产业的战略转型,推动行业进入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整体规划管理,实现产业集群化

       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群体竞争优势和聚集发展的规模效应,能够有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企业间合作,降低企业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陶土资源的地域性特点,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条件。佛山、潮州拥有我国比较成熟的陶瓷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区域内聚集了除陶瓷生产、研发企业外,还整合了燃料、原料、陶瓷机械设备、窑炉设计、安装、模具、耐火材料等上游产业,及包装、物流、贸易商、专业市场、出口报关、质量检测等下游产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彰显了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园区建设有利于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原料生产集约化、环保治理集约化、土地资源集约化。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强环保方面设施建设,实现集中供应清洁能源,统一污染治理,确保清洁生产的需要。

     三、节能减排降污,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就目前陶瓷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而言,高耗能、资源消耗型特征仍很突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需对清洁能源、三废(废料、废气、废水)处理、除尘、余热利用等环节进行综合治理,制订相关标准,促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