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植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2008-12-16 11:15阅读:120

作者 : 未知   来源 / 转载

字号


  30年来,我国种植业在改革中加速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大幅度提高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水平和供给能力,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由1977 年的297.7 公斤、2.2 公斤、4.2 公斤和6 公斤,提高到2007 年的379.6 公斤、5.8 公斤、19.4 公斤和92.2公斤, 分别提高了27.5% 、1.6 倍、3.6 倍和14.4 倍,为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经济作物产量全面增长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确立了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并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激发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2004 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不断巩固、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30 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在面积由18 亿亩减到15.83 亿亩的情况下, 总产从6000 亿斤迅速跨上8000亿斤台阶,并相继迈上9000 亿斤和1 万亿斤台阶,1998 年达到10246 亿斤;平均亩产从156.5 公斤迅速跃升到240 公斤,并相继迈上275 公斤和300 公斤台阶,2007 年达到316.7 公斤。

  与此同时, 我国经济作物产量也取得了全面增长。“十五”期间我国棉花平均亩产达到73 公斤/亩,是“五五”期间平均单产的2 倍多。2007 年棉花总产创历史新高,达到760 万吨,是1977 年205万吨的3.7 倍。油料总产2005 年达到3077 万吨,是1977 年的7.7 倍。糖料总产2007 年达到11110 万吨,是1977 年的5.5 倍。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多功能性开始凸显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主要产品供给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一是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产集中度分别达到85% 、90% 、60% 和50% 以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三大优势区域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7% 和98% 左右;长江流域油菜和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甘蔗优势产业带集中度分别达到85% 和89% 左右。二是种植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粮食作物生产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增加总产向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重大转变,为各种经济和园艺作物生产的全面、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使种植业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粮食作物面积占整个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由1977 年的80.6% 下降到2003 年的65.2% ,2004 年至2007 年基本稳定在66.2% ~68.9% 之间。三是品种结构和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2007 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综合优质率达到61.3% ,比2003 年提高19.8 个百分点。“双高”甘蔗、“双低”油菜比重分别达到90% 和80%。

    随着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基地、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基地、沿海和沿边地区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北方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我国冬春和夏秋淡季蔬菜消费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吃什么有什么,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种植业功能已从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拓展。一是农产品供应呈现多样化、精细化、优质化、均衡化,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二是随着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种植业饲料化、工业化、能源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三是种植业在保障农民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近50% 来自种植业;四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绿色屏障,果、茶、桑等多年生经济作物在绿化荒山、涵养水源等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传统的茶文化、花文化和中药文化进一步发展,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正在成为城乡人们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依靠科技进步,是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30年来,各种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在耕地和劳动力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专家测算,“七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 ,“八五”时期提高到34% ,“十五”期末达到48% ,比“七五”时期提高了21 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用种主要是常规品种(非杂交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只有80%左右,品种更换一次需要10 年左右。目前,玉米、油菜杂交品种普及率达98% 以上,水稻杂交品种推广已达50%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推广超过70%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 以上,品种更换一次只需5~6 年,每更换一次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其中杂交品种比常规品种平均增产20%左右。

  加强防灾减灾,是增强种植业发展稳定性的重要任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总体呈加重趋势。对此,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制定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监测预警、应急值守、灾情报告等制度,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救灾能力,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了自然灾害损失,使我国粮食生产的气象灾害损失率一直控制在10%左右,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 左右,保障了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此外,我国种植业行业管理也更趋完善。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植物检疫、种子、肥料、农药管理等法律法规,种植业管理由单纯的行政手段逐步向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初步走上依法行政、依法治农轨道,管理行为日益规范,政务信息逐渐透明,调控手段更加有力,大力推进了种子、肥料、农药产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资供应数量和质量,促进了各项增产技术的落实,为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改革开放前,种子供应主要实行以县为单位“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目前全国商品种子销售量达90 亿斤以上,销售额360 亿元以上。全国化肥施用量由1978 年的1776 万吨增加到2007 年的5109 万吨,增长了1.9 倍,品种结构由以氮肥为主,逐步向复混肥、高浓度单质肥发展,施肥理念由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增产、增效、环保”转变。农药安全评价和市场监管逐渐加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