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香葱却支撑着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2019-11-27 02:40阅读:9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餐桌百味,不分地域和菜系,用嫩绿的增色提味,最为常见。对于菜肴,葱只是味觉体验的补充,但对于漓江上游的不少村民,小小香葱却支撑着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改变了整个生活。11月的桂北山区阳光灿烂,天气依然很温暖。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山清水秀,美丽的漓江碧波荡漾。双潭村口紧靠公路的地方和村里各有一个大水池,一大早,数十名村民忙着清洗香葱,就近过秤装车出售,男女老少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要是没有香葱,我家很难有现在这样的起色。”上午10点多,村民张樟良已经忙碌了好几个小时,家里种了3亩香葱,为了赶在一早出售,夫妻二人凌晨两三点钟便戴上头灯出了门。香葱上市季节,这样的劳作场面随处可见。依靠香葱种植,张樟良每年能够获得两三万元的稳定收入,一家人不仅顺利脱贫,还建起了新房。老张热情地拉着笔者到家里看看,感觉很自豪。

从村头的水池往村里走,一路上,这位朴实的庄稼人聊起往昔的日子。大儿子长期患病,一年治疗费支出近万元,20多年的治疗过程掏空了这个四口之家的家底。2015年,政府工作人员入户开展精准识别时,老张一家人还挤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土砖房里。

家庭担子重,虽然张樟良很能吃苦,但仍被压得“喘不过气”。双潭村紧靠漓江,世居的村民曾靠着好山好水生活,然而,仅靠粮食种植,群众很难从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困境中挣脱出来。后来搞过网箱养鱼、规模养猪,增收明显,但影响漓江生态,也不能再做了。外出务工呢?张樟良一家情况特殊,也非易事。

在张樟良家的新屋子里坐下,附近几位村民凑了过来,七嘴八舌聊开了。双潭村1100多户人家,2015年精准识别有7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漓江两岸生态保护严格,发展产业的限制比较多,寻找脱贫致富的出路并不容易。

曾经也有人打起山水的“主意”。受利益驱使,沿江出现非法捕鱼甚至电鱼等现象,有人还建起采砂场。“江里的鱼越来越少,好好的山也被挖烂了”,“半夜采砂机器声还在响,生态都被破坏了,闹心得很”……村民们话语沉重。保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随着“漓江生态保卫战”打响,漓江流域管理趋严趋紧,经过重拳治理,乱挖乱采等乱象得到全面遏制。与此同时,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种植业逐步发展起来,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笔者在双潭村看到,村里的道路都硬化了,一栋栋新房子鳞次栉比,群众称之为“香葱楼”,不少村民家门口停着轿车、面包车和电动车,周边的田野绿意盎然,种满了郁郁葱葱的香葱。不远处,漓江水缓缓流动,两岸的凤尾竹迎风摇曳。“有了好生态,还要有产业新路子。”双潭村委会主任张秀足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感受很深,产业问题解决不好,生态破坏隐患难以彻底根治。依靠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结合群众有种蔬菜习惯的实际,当地因地制宜扶持村民发展香葱种植。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香葱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经过几年努力,当地香葱品牌越打越响,并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实现统一育苗、栽植、上市,逐步形成了万亩香葱产业示范区。灵川镇还完善产业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拓展种植规模和销售渠道,香葱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现在种葱卖葱都很方便,三轮车直接开到地里,拉回来洗净装车,现场就卖。”村民张玉成坐在大棚下清洗葱根、扎捆上秤,货车停在路边等候。

忙碌了一个上午,张玉成将300多元收入装到腰包。他家3亩多地,一年种植两季香葱,产量近3万斤。从生活紧巴巴到有了积蓄,张玉成拆掉旧房盖新楼,一栋三层楼房已经建起。小小一根葱,每年能给灵川镇带来1亿元以上的收入,过去村民们想都不敢想。60岁的村民张建全说:“如今不挖山不捕鱼不破坏生态,好好种香葱,这个产业好。”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