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我国原料奶和乳制品质量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抽检结果,2016年1-6月,共抽检乳制品(乳制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样品14249批次,合格样品为14208批次,合格率为99.71%,在抽检的所有食品中位居第一。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2015年,标志着乳品品质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14g/100g和3.69g/100g,分别高于我国《生乳》国家标准0.34g/100g和0.59g/100g。规模牧场菌落总数降到46.7万CFU/mL,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专项监测、异地抽检、飞行检查、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监测始终是农业部的工作重点。监测结果表明:今年以来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1.9万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菌落总数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奶源质量总体状况持续向好。奶业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精细化转变。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机械化挤奶,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全国70%以上的牧场配备了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80%的大中型牧场采用机械自动化清粪,牧场远程管理软件快速推广应用。奶牛单产大幅提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全国存栏量前15家养殖企业,平均成母牛单产已达到9吨,部分规模场已超过10吨,基本达到和超过奶业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单产达到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达到150万头。
目前我国奶业大省已建立网络信息化生鲜乳监管平台,实现牧场、乳企和畜牧部门实时监控。乳企也积极响应,涵盖“集团、工厂、牧场、饲料”四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正逐步完善,在牛奶研发、原辅料、生产过程、检测销售、消费等每一环节都接受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的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