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牧业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赤峰市发展迅猛。截至7月末,全市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980个,从业人数12826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1365人;带动农户17874户,接待人次450万次,营业收入161448.9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91678万元,利润总额16974.17万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100多万元。
全市创建全国休闲农牧业(农牧业机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创建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旗(县)1个,示范点6个;创建赤峰市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2个。松枫山庄创意作品获得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景观创意优秀奖。2012年8月18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6个、全球第18个、自治区唯一一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旱作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该系统又被农业部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6月12日,农业部正式将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列入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产业类型上,全市在发展休闲农牧业中,逐步形成7种类型,即农庄牧场型,园区农牧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型,商业贸易型,民俗节庆型。区域布局主要有城市近郊和风景名胜周边区、传统牧区和传统农区。为把休闲农牧业产业做大做强,赤峰市采取一系列举措,在保障措施上全力跟进,使休闲农牧业如万花筒般异彩纷呈。在编制发展规划、成立组织机构基础上,围绕高、特、优、新、奇,努力打造休闲农牧业地方品牌,做好典型引路。如克旗关东车村以青山景区为依托,借助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引导有经营自助式农舍的农户成立农家乐旅游合作社,集中连片建设特色民居30个,形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功能齐全的休闲农牧业民俗村。喀旗走出一条被誉为“喀旗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等。一大批休闲农牧业知名品牌已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美丽而又静谧的塞外“桃花源”正在世人面前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