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甜肉、大黄番茄、满架联、紫边扁豆……这些都是老北京的蔬果品种。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这些消失20多年的老品种已在京郊示范种植50亩,重回餐桌。在昌平区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大棚里,番茄枝被“大黄柿子”压弯了腰,新长成的圆茄紫红发亮,嫩绿的架豆角(豆角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密密麻麻地垂下来,放眼望去,全都是老北京特色农作物品种。
一位负责老品种恢复项目的工作人员称,90年代后期种植业调整结构,加上对产量的追求,好多地方特色的农作物品种逐渐消失。为了让这些口感好的老北京品种重回餐桌,市种子管理站从2011年就着手品种搜集、挖掘利用等工作。项目组通过向种质资源保存机构引种、实地考察等方式搜集起这些“沧海遗珠”。几年下来,共搜集了茄子、番茄、辣椒、萝卜、白菜、芹菜、冬瓜、莴笋、菜用豆类、玉米、粮经豆类等地方品种资源近百份。此后,又经过多年“春在北京,冬赴海南”的加代扩繁,不断对各品种去杂提纯,筛选出10个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恢复生产。目前,在京郊有一定知名度的观光采摘园区、农庄进行了示范种植。仅今年,就在密云、顺义、昌平、怀柔等地种植了50亩,包括“苹果青”、“粉红甜肉”、“大黄”番茄这三个番茄品种,以及六叶茄、北京棍豆、满架联、紫边扁豆和白马牙玉米等。专家称,老品种虽在产量方面比主流的杂交品种略有减产,但口感好、风味独特,不少市民都惦记着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