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在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品牌化引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这样概括了山东推进农业“转调改”的创新做法。
山东在仅有的1亿亩耕地上,粮食(粮食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2015年达到942.5亿斤,实现“十三连增”;2015年肉蛋奶总产量1461.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931.2万吨,均居全国首位;蔬菜、果品、油料、棉花等产量指标均居全国前三位,农产品出口量连续十几年占全国的1/4。在推进农业“转调改”过程中,山东意识到,对比发达省份,对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山东农业暴露了“有口碑、缺名牌”的短板,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标准化体系、评价体系、营销推广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对此,赵润田介绍,要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实现优质优价,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激励机制,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山东已制定《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正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实现“打造一个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制定一个山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建立一套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达1万个,知名区域公用品牌达50个以上。
山东作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省份,已于2015年底基本完成确权颁证任务,确权耕地面积8981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97.4%,占农村全部耕地面积的80.2%,这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减少土地纠纷、加快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基础。到2015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400多万亩,占家庭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26.2%。与全国相比,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主要原因是山东本地城镇化特色突出,以及农民惜地恋家情结浓厚等。但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即供销、邮政、农机、烟草等行业开展的土地托管,发展却十分迅速。比如山东供销社系统,大力发展“农民外出打工、我为农民打工”的土地托管服务,将适度规模的众多经营主体和全程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到今年底,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面积有望达到2000万亩。实行土地托管后,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减少20%,粮食作物亩均增产14.7%,亩均增收400到800元。因此,加上土地托管服务这一块,山东土地经营规模化率已达40%以上。
机械化方面,山东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大宗经济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34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小麦、玉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息化方面,山东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初步建立农业投入品、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实用技术等20多个数据库,培育了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全省85%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和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方面,山东已制定推广农业地方标准1239项,主要“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全省“三品一标”产品达到6705个,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50%以上;突出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六项制度”;全省涉农乡镇都建立了监管服务机构、7万多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监管员;大力推行二维码追溯管理,目前已有44个县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推进“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0.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