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经济长达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茶叶产业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期。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茶园面积达到4316万亩,占全球茶树种植总面积60%以上;茶叶(茶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产量227.8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量保持在30万吨左右徘徊,出口额近13亿美元。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519.2亿元,带动第二、三产业实现产值超3000亿元,茶产业依然是我国传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我国经济依靠拼资源、拼消耗搏取发展速度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茶产业当前也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过剩,存在种植结构不优、种养结合不紧、三产融合不足、区域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从过去一味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以“降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去杠杆,调结构、补短板”为特征的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箭在弦上。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茶产业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和人才支撑。
十二五期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安徽省农委牵头实施的安徽省茶产业振兴计划指导下,安徽农业大学以构建产学研合作推广体系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创新源头和基层推广力量有机结合的“一托双带”合作推广新模式。通过开展技术集成示范、研建生产线、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培训、创建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有力推进了安徽省茶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品质多样化的茶叶产品、饮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茶及其组分对人体健康的功能和机制、保健新产品开发以及功能性新品种的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必须要稳定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确保质量安全、重构营销渠道、推进多产业融合。
建议从以下八个环节开展绿色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一是生态茶园建设工程。要优异茶树品种,推广生态茶园栽植模式,提高茶园产能。二是机械换人工程。大力推广茶园和加工机械化。三是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开发利用夏秋茶原料,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四是茶叶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推广绿色防控,确保质量安全。五是出口茶质量安全工程。要打击违法添加,提高徽茶国际市场声誉。六是经营模式创新工程。要探索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机制。七是茶产业服务保障工程。为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八是品牌提升与三产融合工程。要培育安徽茶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产品的质量为基础塑造企业的品牌,要大力开发茶园生态观光游和茶文化体验游,积极推动徽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和互动发展。
当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号召举安徽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省大别山区等特困地区是茶叶主产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主导产业。期望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安徽省农委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发挥安徽农业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与全省茶产业一道,协同创新、攻坚克难,为安徽茶产业绿色增效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