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收的时候,我的朋友圈里有农民朋友晒出金灿灿的玉米(玉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在朋友圈里留言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可农民朋友回复我说,粮食卖不上价,连收玉米的人工费都要拿不出来了。”老家山东农村的张晓庆打开了话匣子。“可不是,我去年到陕西西安和上海调研,各地的代表座谈就提到这个问题,现在粮食丰收是个好局面,但咋让农民增收,还得想出新的支持政策。”张青娥接过话茬。张青娥可不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上世纪80年代,组建了家乡的第一支运输车队,如今又建设起传承渔耕文化的梅山文化园,她在调研中发现,农民不能只靠种地挣钱,“休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可是休闲农业也有‘冬天’。”
张青娥通过调研中发现,农民开展的乡村休闲旅游每年有1/3的时间,是几乎没有客人的,“冬天树叶落了,湖水冻了,进山的路都很难走,哪里还有游客光顾。这就使得休闲农业养不住人,留不下人,也不能持续发展。”“而且农民开办农家乐,餐饮税是百分之八点多,本身就是很重的负担。而休闲农业做好了,对农村的三留守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杨娟娟补充道。“能不能建议对休闲农业进行税收减免和返还的支持政策?”张青娥提议说,“把旺季征收的税款在淡季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农民,减轻他们的负担,支持他们更有后劲地发展。”张青娥的提议受到了几位代表的赞同。
张晓庆是农民工的代表,出身农村的她如今已经在长沙市买了房,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可是她在多家社区中调研发现,农民工进了城,离安居乐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很多农民工虽然在城市的社区租房甚至买了房,可社区的文化活动、培训交流却很少能够参与进去。我去一家社区调研过,问他们在小区中居住的农民工如果失业了,可以接受居委会组织的职业培训吗。答案是如果他们自己找来登记,可以参加,但是几乎没有农民工来主动来登记过。”张晓庆说。“建设城市农民工付出了辛劳,如今去库存也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发力,可是享受城市统一配套的社会化服务,农民工这块还是个短板。”张晓庆这次带来的建议,就是要将“散兵游勇”的农民工纳入社区服务中,纳入失业保险和培训中,“城市要接纳这些人,就要组织好他们,把他们登记在册,纳入保险体系。”潘润兰说:“不光是失业保险,在农村,很多老年农民工丧失劳动力后,孩子成了新一代农民工,自己成了留守老人,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养老保险的钱太少了,怎么给农村老人建起他们住得起的养老院,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