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鼓起了“钱袋子”

2016-03-07 09:10阅读:75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三农”工作的重任是保粮食(粮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保增收。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一课题?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在接受专访时说,近年来,潜江市创新发展出了“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有潜力、农民增收最明显的富民产业。建议大力扶持虾稻共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虾稻共作”被誉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是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张桂华说,这种模式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增效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农民增收上,“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亩均纯利润是单一种植水稻纯利润的4倍以上;产品提质方面,既促进稳粮增收,又保护了农田农业环境;产业发展方面,“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农机化作业,聚集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促进了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土地规模流转。

张桂华说,“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又解决了“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既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空间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解决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值得大力推广。为此,张桂华建议,加大力度建设苗种生产基地,夯实种养发展基础。苗种是“虾稻共作”的源头和基础。要通过项目资金、科技研发扶持,支持潜江建设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引导建设一批生产基地,保障优质稻秧、虾苗等种养苗种的供给。进一步整合国土、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在国土整治、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与发展“虾稻共作”项目相结合,使平整后的土地能够发展“虾稻共作”,解决好“虾稻共作”所需设施、水源、道路等关键问题。

张桂华说,要建立起完善的“虾稻共作”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做好技术单位与经营主体的对接,组织相关技术攻关,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强化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科学防治病虫害,做好虾稻产品产地保护。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动规模化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公司租赁”“返租倒包”“大户承包”“委托种养”等方式,引导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或股份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财政建立专项资金,重点对“虾稻共作”高标准基地基础设施给予补助,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虾稻共作”开展小龙虾养殖保险试点。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