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群众最常见的11种蔬菜(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纳入价格指数保险,稳定蔬菜市场。市县两级财政补贴80%,农户自缴20%,即使蔬菜价格跌了,菜农仍然有赚头。目前,该政策性保险已扩展到13个区县,投保规模和保额也增长至11.4万亩和1.8亿元。拿到近20万元赔偿金,成都市邛崃杨柳专合社负责人李纪高感到很庆幸:当地莴笋因大量上市而价格急跌,收购价尚不足支付采摘人工费,莴笋只能烂在地里,幸亏他为专合社300余亩莴笋买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保险公司启动理赔流程后,很快给付了保险赔偿金,让专合社得以有资金继续运转生产。蔬菜价格具有极强的市场敏感度,然而,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常有菜农因蔬菜上市价格暴跌而血本无归。2013年成都推出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以来,“菜贱伤农”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成都自然禀赋非常适合蔬菜生长,是全国蔬菜主产区和“南菜北运”“冬春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240多万亩,年产量530多万吨。由于蔬菜生产品种繁多、上市集中、交易量巨大,蔬菜市场呈现出“淡季价格高涨、旺季价格暴跌”的特点,菜农由于“慢市场半拍”,常有亏损。“如果只是小亏小损,大不了少一些收入。”菜农段兴发表示,菜农最怕的是遇上价格急跌,完全无法回本,只能让蔬菜烂在地里。为增加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成都市于2013年推出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并在全市9个区县开展试点。“蔬菜保险,国家政策目前只有自然险,无法应对菜价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介绍,成都试行价格指数保险,目的在于对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动产生灵敏反应,为菜农托底,稳定市场。经过调研,成都市将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70%以上的11个大宗蔬菜种类作为价格指数保险品种。“包括莴笋、空心菜、大白菜等,全部是群众最常用到的蔬菜。”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1个蔬菜种类,是综合考虑市民饮食习惯、蔬菜产量、生产调节的可操作性和价格波动特征等因素后确立的保险涵盖品种。
作为地方政策性保险,成都市蔬菜价格指数保险采用市县两级财政补贴80%,农户自缴20%的方式收取保费。“每亩只缴27元,赔偿时就能拿900元!”金堂县菜农杜俊表示,莴笋的保费是每亩135元,自己只用缴纳27元保费,便可以享受900元的保险金额,非常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