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互联网+”概念兴起,农资行业闻风而动,传统农资生产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商(电子商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平台公司等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开启了我国“农资电商元年”。
乐观者对农资电商寄予了根治行业顽疾的希望:品牌农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将优质产品卖给农民,一方面降低了价格,让利于民,另一方面切断假冒伪劣农资的入口、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行业良性发展;通过互联网金融为农民提供小额资金支持,破除“农民欠零售商、零售商欠经销商、经销商欠企业”的赊欠怪圈;通过整合农技专家和“土专家”为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在线诊断和施肥用药指导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技“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愿景如此美好,质疑声音却也不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但农民小户分散经营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农民老龄化日趋严重再加上文化水平有限使得农资电商落地难上加难。有相当多的农民不具备操作电脑、智能手机的能力,更不用说在线下单支付、与专家互动交流了;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作物种植品种不一,施肥用药时间紧迫而且数量很少,物流速度能否跟上、物流成本是否划算都是问题;遍布乡村的农资零售店在赊销产品的同时也能提供技术服务,与农民有着长期牢固的关系,农民不会因为网购1袋农药省1块钱而放弃这种便利服务;互联网金融针对的多是种植大户,小散户依然很难尝到甜头;而农业生产问题成因复杂,不经过实地调查,单凭图片和文字描述,线上专家给出的“方子”未必管用。
两种观点截然对立,各有道理。农资电商优势明显,面临的难题却也真真切切。这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与农民小户分散经营落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就成为农资电商落地生根的基础条件。
农资电商的前景是乐观的。一方面,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粮食价格的形成应当贴近市场,这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都将对小散户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加速土地流转。去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吉林梨树县已经出现不少原先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返乡农民工增多,而第一代农民工返乡也处于高峰期,他们在城市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文明的熏陶,对于互联网新知识、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强且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将成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重要力量。这些因素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大户时代的早日到来。
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农资电商落地与大户时代到来的辩证关系。农资电商要有历史耐心,等大户时代到来,有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肥田沃土”,现在种种阻碍农资电商落地生根的因素会自然消除。而在此之前农资电商要更加专注做好基层网点的硬件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内功修炼”,更要把目光聚焦在大户、合作社以及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上,让他们充分享受农资电商带来的“红利”,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放大对小散户的挤出效应,加快农业生产进入大户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