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常规晚稻种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江西省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夺取中晚稻丰收,对于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至关重要。针对中晚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江西省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农业部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行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认真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中晚稻病虫害防控,努力做到“虫口夺粮”保丰收,“农药减量”增效益,为实现全年粮食总产420亿斤以上目标保驾护航。
1、完善“两个”系统,强化监测预警。一是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监测调度系统。在全省各县(市、区)和5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水稻重大病虫田间监测调查网络,加密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定期上报病虫发生动态和防治情况。二是完善病虫预报会商发布系统。组织有关专家和周边地区农业植保机构,不定期交流、会商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及时发布中晚稻病虫害预警信息,确保重大病虫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0%、90%、95%以上,预警防控信息在24小时之内传送给专业防治组织、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
2、推进“三个”融合,减少农药用量。围绕农药减量控害和稳粮提质增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技术路线,重点推进三个融合。一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深度融合。以农业部确定的7个县、11个全国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为重点,带动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水稻病虫专业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全程实行专业防治与绿色防控。全省共建立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120个,示范面积145万亩,核心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1530万亩。二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与控肥控酸的深度融合。省农业厅整合粮油、植保、土肥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在15个县实施粮食“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试点行动,通过控化肥用量、控地力下降、控土壤酸化、控病虫为害、减农药用量,实现粮食稳产提质增效目标。三是推进农企对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植保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药、药械和绿色防控产品生产企业与种粮大户、专业防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密切合作,在丰城、余干、鄱阳等产粮大县共建示范基地,示范应用灯诱、性诱、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推广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其科学使用技术,推广作业效率高、农药利用率高的新型植保机械,确保示范基地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
3、狠抓“四个”落实,确保防控实效。一是责任落实。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层层落实防控责任,确保重大病虫防控的组织指挥、宣传发动、协调配合责任落实到位。二是资金落实。在充分用好中央财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设立600万元专业化统防统治专项资金,并明确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机插、机防和机烘三个环节,市县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用于支持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重点扶持装备现代化、服务全程化、人员专业化的专业防治组织,重点支持采购杀虫灯、性引诱剂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目前,全省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同比增长1.2倍,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三是技术落实。及早印发水稻病虫害防控方案和中稻后期、晚稻病虫害防治意见,突出重大病虫,优化防控策略,明确主推技术,指导科学用药。组织开展专业防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培训820多期次,现场观摩60多次,培训乡镇农技人员、专业防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万多人。四是督导落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示范区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服务2300多人次,确保病虫防控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省农业厅组织5个督导组深入11个重大病虫重发县的乡村,督查责任、资金和技术落实情况,确保中晚稻病虫害防治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