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全国首个《重要海洋渔业资源可捕规格及幼鱼比例》省级地方标准。这个标准对准了一个问题:鱼的体型大小。通俗点说,如果渔民在海里捕捞小于规定尺寸(重量)的鱼(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受到严厉处罚。
浙江省质监局标准化处郑勤处长说,该标准重点规定了18种主要经济渔类的最小可捕规格等技术内容,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变渔业捕捞方式,改善海洋渔业群落结构,同时为渔业资源监管行动提供了处罚依据。
“渔业捕捞标准”起草人之一,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徐汉祥介绍,“渔业捕捞标准”确定的技术指标是浙江省海洋资源保护专家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同时借鉴了大量历史数据和国外先进经验,并综合考虑了我国、浙江省沿海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描述了最小可捕捞鱼的长度和重量。
他说,出现在“渔业捕捞标准”中受重点捕捞约束的比如带鱼、银鲳、海鳗等18种鱼有几个特点:生长个体大、市场认可度高、捕捞量大、经济价值高。正因为这样,这些鱼才成了鱼老大最想抓的鱼。
“想要抓这18种鱼,可以,但不能低于‘渔业捕捞标准’规定的最小可捕规格,否则会收到严厉查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外经处相关负责人说,最近几年来,由于酷渔滥捕等原因,渔获物规格越来越小,幼鱼比例逐年抬高,四五公分长的鲳鱼、筷子般细的带鱼,数不清的鱼苗被做成鱼粉和饲料,经济效益低,直接造成重要鱼类产卵亲体数量和幼鱼产量下降,近海渔类资源几近枯竭。
“‘渔业捕捞标准’遏制了鱼苗抓捕控制‘源头’,短期内可能会使渔民的作业更加困难,但三五年后鱼类资源种群结构就会大为改善,并最终实现‘大鱼满舱’。”
据了解,相关执法部门已经加强了以“三无”渔船、外省船以及渔运船为重点对象的海陆空巡查力度,将对违规捕捞行为进行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