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1月6日表示,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这一重要信息传递出马铃薯(马铃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的愿景有望实现的积极信号。
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马铃薯列为第四大主粮。在欧美地区,马铃薯是主粮,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100斤至120斤,俄罗斯人均年消费量达340斤。不少国外农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增加,“如未来出现全球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开辟粮食增产新途径。
从我国来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马铃薯生长需水量只有350毫米,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毫米。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生长困难,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农业部去年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在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
据预测,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从南到北、从高到低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且单产比小麦、水稻等要高很多。据测算,马铃薯理论上亩产可达8吨,而我国目前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单产潜力巨大。从面积来看,目前只有8000多万亩,通过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我国扩种马铃薯潜力也很大。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说,随着城镇化率快速提升,马铃薯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人们外食消费增加,采用方便化主食的趋势明显。同时,企业加工能力提升明显,马铃薯有望从之前局限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特定口粮向主粮迈进。
产业综合配套须跟上
余欣荣表示,未来全国土豆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将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在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上,要做到“一不三坚持”。即不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抢水争地,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经过前期的发展,国家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组已经在产品研发与加工技术工艺创新方面,依照国人消费习惯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农业部正在组织编制《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规划》,指导各地推进马铃薯主粮化。
我国马铃薯单产比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不到荷兰、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93位。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告诉记者,我国75%马铃薯种植在山区和坡地,特别需要小型机械。但目前小型机械缺乏,大型机械则依赖进口。“针对此,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65亿元,实施马铃薯脱毒良种扩繁项目213个。”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说。
尽管如此,目前对马铃薯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弱于小麦、水稻等主粮。专家表示,今后在马铃薯主粮化推广中,要加大对企业育种和农民用种进行补贴,分担企业进行科研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压力。要从主粮战略的高度,划定育种功能区,以降低育种成本,提高种子质量。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