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4年上半年吉林省蔬菜(中国蔬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出口1.8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同)微增0.4%,价值2.6亿元,增长40.3%。
一、蔬菜出口的主要特点
1、出口量减价增。今年1月,吉林省蔬菜月度出口量达5185吨,是今年以来最好水平,同比增长1.3倍,是今年最好水平,随后出口量一路下滑,自4月起,月度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的态势,6月当月,出口量为1979吨,同比下降36.5%。今年年初蔬菜出口均价为每吨9200元,随后冲高到每吨29317元,3月起价格回落到每吨15168元,此后虽然价格仍有波动,基本保持较为平稳的趋势,6月当月出口均价为每吨12637元。
2、出口韩国近七成,对东盟出口增长。吉林省出口至亚洲国家的蔬菜量为1.6万吨,占全部出口近九成。对韩国出口1.2万吨,下降17.6%,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6.7%;对东盟出口蔬菜3425吨,增长95.9%;对俄罗斯出口1613吨,去年同期没有出口;对美国出口160吨,增长9.1%,对日本出口37吨,下降59.2%。
3、私营企业占主要地位,外商投资企业大幅下降。私营企业出口蔬菜1.5万吨,下降4.7%,占出口总量八成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107吨,增长35.6%。
4、一般贸易方式独大,边境小额大幅增长。吉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蔬菜1.7万吨,增长2.5%,占全部蔬菜出口的81.4%;以边境小额贸易出口656吨,下降38.5%。
5、出口品种以冷冻蔬菜为主,冷冻蔬菜和腌制蔬菜价格上涨。吉林省出口冷冻蔬菜1万吨,下降18.8%,均价为每吨3689元,上涨9.2%;出口干菜960吨,下降4.1%,均价每吨18585元,下跌16.9%;出口鲜或冷藏的蔬菜1927吨,增长1.9倍,均价每吨3501元,下跌43.6%;出口腌制蔬菜4771吨,增长34.6%,均价每吨41621元,上涨26.3%。
二、蔬菜出口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1、成本高企,蔬菜行业利润微薄,出口积极性不高。一是运输成本高。吉林省内无出海口,蔬菜集中产地距离港口、机场较远,运输成本比辽宁、山东省等地高近1倍;二是受季节、温度限制,前期投入成本高,且年均产量不高;三是种子、化肥、农药、土地租金等农资价格大幅上升,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加上人民币升值,成本大幅增加导致蔬菜行业利润不断被压缩。
2、蔬菜产业水平不高,竞争力下降。吉林省蔬菜生产以家庭和小型家场为主,产量低,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慢,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近几年,辽宁、山东等地蔬菜产业“农户”+“公司”的蔬菜合作社生产模式快速发展,出口份额不断扩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吉林省蔬菜出口企业的发展空间被压缩。
3、蔬菜品种有限,优势品种技术改良步伐缓慢。吉林省出口的蔬菜主要是冻甜玉米和其他冻菜,2014年上半年出口量为2.6万吨,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5%,其他品种出口量明显偏低。甜玉米、冷冻蔬菜和干菜等吉林省优势品种受企业实力、经营理念等影响,品种、质量、加工工艺等改良步伐缓慢,造成快速开拓国外市场难度较大。
4、蔬菜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受出口市场政策影响比较大。吉林省蔬菜出口主要市场主要是韩国,占全部出口量的70%,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单一国家的政策、市场变化都会对蔬菜出口造成冲击,导致蔬菜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利于吉林省蔬菜出口行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