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工作5月下旬启动,由南向北快速推进,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6月19日,河北唐山、京津地区小麦抢收完毕,至此,全国已收获小麦3.13亿亩,超过小麦(中国小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应收面积的92%,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结束。全国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87亿亩,机收水平达到92%,较上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
针对今年我国冬小麦成熟期提前,大规模开镰时间提早,全国麦收高峰时点前移的特点,农业部及早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对“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小麦主产区农机部门的组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共组织了55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小麦抢收,设立了3695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公布了24小时值班电话,加强信息引导,科学调度机械,加快夏收夏种进度,将夏粮“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
总的来看,今年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呈现出五个新亮点。
一是机具投入量创新高。
据统计,今年“三夏”投入联合收割机总量达到55万台,较去年增长1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超过30万台。6月6日,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数量达到43.5万台。投入联合收割机总量和单日投入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麦收进度明显加快。
今年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大规模开镰时间较上年均提早3天以上,全国麦收高峰期整体前移,麦收基本结束时间较去年同期快4到5天,为秋粮生产赢得了农时主动权。6月3日—10日,全国小麦日机收进度连续8日超过1000万亩,其中6月5日至7日,连续3天超过2000万亩。
三是作业水平上新台阶。
“三夏”期间,全国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87亿亩,机收水平达到92%,较上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五大小麦主产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37亿亩,机收水平均超过96%。山西、湖北、陕西等省机收水平均超过90%。
四是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约有1万多个跨区作业队奋战在夏收一线,歇人不歇机,抢晴天战阴雨,形成集中会战与有序流动相结合的机收作业格局。麦收机具充裕且配置合理,农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未发生区域性的拦机抢机现象,跨区机收秩序为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五是农机合作社挑大梁。
盲目外出作业的散机数量已明显减少,订单作业量大幅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麦收主力,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省530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小麦机收作业合同2万多份,完成麦收作业面积超过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8成。
“三夏”期间,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维护跨区作业秩序,共同为小麦跨区机收保驾护航。公路管理部门开辟跨区作业“绿色通道”,执行对联合收割机免收车辆通行费的政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交通疏导,保障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顺畅转移;国家发改委、中石油、中石化加强油品资源配置和调运,优先保障“三夏”生产用油;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麦收区天气预报,为农机手提供周到的气象服务。
甘肃、新疆等省还有近2000万亩冬小麦,将在6月底开始收割,7月下旬结束。下一步,农业部将密切关注西北地区冬小麦的成熟期,继续组织开展小麦跨区机收,加强信息引导,促进联合收割机的供需衔接,抢晴抢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