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门市农科所获悉,三门市自2009年开始,连续4年致力于对水稻的“控肥、控苗、控病虫”(以下简称“三控”)的试验。目前全市三区四市都建立了“三控”示范点,“三控”技术进入推广阶段,该技术不但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残留量,而且可使水稻平均增产8%。
据江门市农科所所长刘朝东介绍,目前广东省的水稻(中国水稻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生产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首先是肥料(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发达国家的水稻氮肥利用率为50%左右,中国为30%左右,广东更低,仅为24%;其次是病虫害多,农药用量大,导致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是产量不高不稳,种稻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上述三个问题,在广东省主要水稻产区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不仅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带来环境污染和稻米食用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制和推广水稻“三控”技术的目的,就是要缓解这些问题。
何为“三控”技术?据介绍,这项技术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合作研制的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主要内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就是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控苗”就是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就是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
据江门市农科所所长刘朝东介绍,江门市农科所所长从2009年引进该项技术后,连续4年的试验表明,水稻“三控”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一般增产5%—10%,且抗倒性明显增强,稳产性好;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一般节省氮肥2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对提高30%);三是环境污染减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减少,可少打农药1—3次,有利于稻米食用安全。虽然江门市目前“三控”的示范面积才5000多亩,但由于一些种粮大户尝到了“三控”技术带来的甜头,已经在当地形成了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自发采用该技术的面积达10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