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小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小麦如何增收就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小麦应该如何种植呢?科学选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打好丰产的基础。
底墒充足、播期推迟,是今年小麦播种的最大特点。
今年小麦该咋种?段新国提醒农民群众:“一定要大力推广‘晚夺高产’术,即玉米晚收一点、小麦晚播一点。”
纵观我市小麦生长过程,每年都不同程度出现倒伏和冻害现象,究其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冬季温度较高,加之选用品种不当、播期偏早、播量偏大。
段新国认为,要确保小麦丰收,最根本的是保证包括品种、施肥、播期、播量、防灾五大科技要素在内的集成创新应用。麦播是落实这五大科技要素的最关键环节。
品种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核心科技要素。在主导品种选择上,我市要坚持以高产超高产品种为主。高水肥地要以“豫麦49-198”、“周麦22号”、“豫麦49号”为主,扩大推广“豫农416”、“太空6号”、“山农优麦2号”等新品种;中肥地以“矮抗58”、“豫麦49号”、“豫麦58”为主;晚茬地以“中焦2号”、“濮麦9号”、“豫农949”为主。近两年经省、市农业科研部门试验,“豫农416”表现突出,可扩大示范推广。“矮抗58”的突出特点是抗倒性强、产量平稳,但超高产潜力不大,应因地制宜,慎重选用。
关于合理调整和科学把握小麦播期,段新国说,过去气候变暖不明显,我市提倡小麦适期偏早播种,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极大地发挥了品种的增产特性。但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要推广“晚播夺高产”技术,小麦播期适当推迟,既为玉米晚收提供有利时间,也可有效应对气候变暖影响,减轻小麦冻害和倒伏。半冬性品种要掌握在10月8~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掌握在10月20日以后播种。品种、播期确定后,播量也很关键,要继续推广机械精量匀播技术,以建立合理群体结构。高水肥地亩播量7~8公斤,中水肥地亩播量8~10公斤。晚播地块酌情加大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增加播量0.5公斤左右。
关于小麦的减灾、防灾问题,段新国说,近年来,由于部分群众忽视深耕、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造成地下害虫、土传、种传病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特别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等,易防难治,一旦发病,将造成重大损失。小麦播种期是防治这些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应采取机械深耕、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在小麦播种期用苯醚甲环唑和吡虫啉拌种,可有效防治上述几种病害以及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达到“防病、防虫、增产”三效合一的目的。具体用法:每12.5~15公斤种子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0~80ml(防治全蚀病和根腐病用80ml,防治纹枯病和散黑穗病用40ml),结合48%吡虫啉悬浮剂35ml进行拌种,首先加少量水将两种药剂混合稀释,然后加入125~150ml水进行二次稀释,拌种后晾干备用。需要注意的是,拌种时不可直接在水泥地上进行,也不可对拌好的种子进行堆闷或暴晒。应在水泥地上铺上塑料薄膜,拌好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否则会影响防病防虫效果和小麦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