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开工的不到20%。”
说起黑龙江规模以上大豆压榨企业现状,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语的忧虑溢于言表。多年以来,大豆行业压榨产能不断扩张,实际利用率却在不断降低。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开工率超过90%,2007年降至44.2%。
到了2008年,行业人士判断,全国8000万吨的产能,实际利用率约在一半左右。而今年这种情况并无大的改观。
9月5日,在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指出,除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在盲目扩张外,包括造船、电解铝、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一些地区和企业还在规划上新项目,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现象有所抬头。
陈斌指出,下一步将加快落实振兴规划提出的各项措施,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新兴行业有序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基础还不够稳固,对部分产能建设如不进行调控,会影响来之不易的向好形势,而且将错失推动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他说。
大豆压榨开工率下降
根据据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3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7500万吨/年;到2012年,控制在6500万吨/年。
不过,实际的产能扩张步伐比规划要快得多。2007年,发改委测算,全国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7699万吨。按此判断,目前的实际产能远超8000万吨的水平。而产能扩张导致结果是,中小企业开工率低,而中资企业停产比例较大。
2007年,7699万吨的大豆压榨产能,实际利用率只有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能力企业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加工能力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目前的情况是,连大型压榨企业开工率也不高。阳霖集团油脂二厂厂长王庆太告诉记者,该厂主要是加工大豆蛋白,单纯加工豆油的目前关门歇业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大家不看好市场前景,国家储备大豆拍卖的价格较高,近期流拍比较多。
据王小语介绍,黑龙江100多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目前实际开工的只有20%左右。这导致黑龙江大豆压榨量在全国比重下降。早在2005、2006年时,黑龙江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约在20%左右。目前黑龙江年大豆压榨量只有130万吨左右,只占全国约3%的比重。
王小语指出,国产大豆属于非转基因产品,出油率并不比进口大豆低,质量也不比进口大豆差。目前国产大豆占全国大豆消费量比重下降,以及国内企业大豆压榨量占全国比重下降,“根本的原因是大豆的定价权不在中国,这使得国内的大豆无论是产量还是压榨量,还是大豆压榨产能利用率,都不断下降”。他说。
黑龙江大豆协会预测,黑龙江省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5730万亩,大豆产量预计减少4%左右。
没有定价权调控难度大
上海青马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明超告诉记者,调控大豆压榨产能的难处在于,国际的大豆价格没有涨起来,中国自己很难以政策来改变大豆价格走势。
“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中。”他说。
国家调控大豆的手段与调控棉花、肉类、铝、铜等产能类似。随着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个农产品、资源类产品价格暴跌,为此国家增加了粮食、棉花、大豆、铝、铜等储备,这使得市场上上市产品有所减少,进而价格开始回升。
价格回升后,国家再开仓投放储备产品,这使得各类商品价格相对稳定。不过与粮食、棉花、铜、铝等不同的是,大豆主要是依赖国外进口,而不是国内生产,因此,在国际大豆价格仍低迷的情况下,国家收储大豆对价格调控效果不明显。
9月7日,国际大豆到中国口岸的零售价格每吨3650-3700元,比近期国储拍卖大豆的价格要低,这也是近期国储大豆不断流拍的原因。
而由于国际大豆价格比中国低,中国进口大豆数量还在增加。去年中国大豆进口3744万吨,而今年上半年已经进口2648万吨。
马明超表示,对于大豆过剩产能采取一般限制的办法,可能难以有好的效果。
原因是,如果简单限制产能,可能导致国内的大豆生产和国内榨油企业对市场更加看淡,这给外国大豆出口到中国,以及外资大豆压榨企业从产、榨、销领域进一步控制国内行业链提供便利,也不利于豆农增收。
“我们建议发改委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加快兼并重组的办法做大做强,淘汰一批落后的小规模大豆油脂加工厂。而不是简单地控制产能。”一位大豆行业协会人士说。
根据了解,目前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也预备了解大豆榨油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提供调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