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华夏时报》独家获悉,商务部组团赴美采购2000万吨大豆的“超级订单”,最终流产。
接近采购团成员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双方没有像往年一样签订协议,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方的报价没有得到美方的认同。而幕后的原因是,美方忌惮我国购买大豆用于收储,调控市场价格。
大豆订单的流产背后却殃及到了国储大豆的顺价销售和步履维艰的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
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已闻风而动,疯狂抢购当地已为数不多的大豆,避免因“粮荒”而停产甚至倒闭成为其当务之急。
“没有了原料,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就在市场上站不住脚,外资就会把市场填补上来。加工企业如果大面积停产或倒闭,外资企业就会侵占我国最大的国产大豆主产区,国产大豆产业将濒临毁灭。”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部部长王小语担忧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2000万吨采购大单流产
据前述消息人士介绍,今年4月下旬赴美采购大豆的数量远远超过往年,也超出美方的预期。商务部采购团成员包括像中粮一类的国有粮油进口企业,但能否达成协议最终取决于美方的态度。
“前几年协议能够顺利签订,主要是因为大豆价格高位运行或下行,有利于买卖双方达成意向。但今年与往年不同,进口大豆价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并处在上升通道。”该人士分析称。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陈丽娜认同上述观点。
最近数月以来,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量价齐升,也印证了美方在大豆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
“全球产量仅次于美国的阿根廷今年大豆减产30%,影响到全球大豆的供求关系,这一因素将支撑国际大豆价格继续走高。”陈丽娜分析说,“9月份之前也就是在美国新产大豆收获之前,全球的大豆行情还会上涨。”
国储大豆抛还是不抛
前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采购流产背后美方忌惮中方采购大豆收储,用以调控市场。
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冲击国产大豆,豆农和国产大豆加工企业遭到沉重打击,国家为托市进行了一次增储和连续三批的临时收储计划。
王小语认为,国家收储缩短了国内大豆下跌和上涨的周期,价格区间被抬高了,从而缓冲了国内大豆产业遭受进口大豆的打击。
至于未来一段时间大豆的价格走势,陈丽娜认为:“国际价格涨的会多一些,但国内价格会平稳运行。”原本早已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的国内大豆市场,为何不会随国际市场波动?陈丽娜给出的理由与王小语不谋而合:受国家收储大豆的影响较大。
但问题是,“以目前国储七八百万吨的量调控4000万吨的市场,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前述消息人士称。他认为,能够调控市场,储备量必须在1500万吨-2000万吨,而国内大豆的产量只有1600多万吨,所以必须进口大豆。
而赴美采购不成,没有足够储备大豆,势必影响到国储大豆的顺价销售。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综合处副处长曹冰寒称,当地的油脂企业要求顺价销售,但国家层面还要考虑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和话语权的问题,“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黑龙江逊克奇克国家粮库主任关金忠告诉记者,“现在顺价销售还顺不出去,收购价格是3700元一吨,再算上收购和存储费用,每吨另加400元左右,折算成每斤就2元钱以上了,高出市场价格0.2元多”。
加工企业疯狂抢豆
最先坐不住的是大豆加工企业。
记者从黑龙江大豆协会了解到,企业库存能够维持一个月以上的非常少。目前企业纷纷加大收储力度,提高收购价格,各地经纪人都在忙着抢购农民手中为数不多的余粮。
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向记者反映,现在存粮紧张,量上不来,价格高。据他介绍,正常每天能收五六百吨大豆,现在不到300吨了,而且还在逐日下降。
龙江福粮油公司的大豆库存只能维持其一个月时间的正常生产。董事长宋胜斌对记者说,新豆下来还要4个多月(10月份),如果大豆早没了,企业还能生产什么?
“再不收就没了!没活干了!”宋胜斌的语气焦急。
记者从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了解到,目前收储的任务还在进行,但已经收得差不多了,而且部分国储大豆正在往南方调运,累计移库的大豆有100多万吨。
关金忠表示,该粮库的任务现在都完成了,农民手里基本没有大豆了。而这也正是企业抢豆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大豆协会调查发现,黑龙江南部大豆库存已经极低,北部地区还有一些,“但也不多了”,留在农民手里的大豆不到100万吨。王小语说,按照目前收购、消耗进度,到7月份农户库存稀少。据介绍,现在黑龙江各地大豆收购价格普遍涨到每斤1.7元以上,甚至部分地区已经涨到1.8元,而4月份的价格仅为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