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的下跌引起学界对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再次告负的忧虑。国家统计局昨天一份报告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大城市生猪价格较前一月下跌10.4%。业内专家表示,受到食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4月份,CPI再次出现负增长已无悬念。
报告指出,受生猪供给持续高位运行、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下降等因素影响,4月份,我国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生猪价格、白条肉出场价格、仔猪价格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猪粮比价继续明显下跌。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29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0.13元,比前一月下降10.4%;而玉米批发市场的玉米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64元,比前一月底上涨1.2%。目前的猪粮比价为6.18∶1,逼近预案设定的6∶1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为2007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点。
此外,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4月份最后一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集市、超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1.32元,与前一周相比下降1.14%。
“目前生猪生产逼近盈亏平衡点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而猪肉食品价格的下跌也将引发CPI的进一步下跌。”中国社科院欠发达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博客)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除了猪肉等食品价格外,许多非食品价格在4月份也出现下降,CPI同比增幅将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已经没有悬念。
四月数据“六方预测”:见底成共识
从5月10日起,国家统计局、央行等机构即将陆续公布4月份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4月份数据能否延续3月份的暖意而呈现全方位回暖?带着疑问,《每日经济新闻》对中国农业银行、中国 交通银行(行情 股吧)、 兴业银行(行情 股吧)、 申银万国(行情 股吧)、摩根士丹利以及瑞银证券的6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访问。
采访结果显示,6家机构经济学家在我国经济见底这一判断上达成共识,认为各项宏观数据将迎来长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去库存化的过程中,部分指标或将面临波动。总体而言,市场指标的回暖速度要快于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