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新民市于家窝堡乡远近闻名的生猪经纪人,董春苏本是生猪收购的老手,但这一个月来,他只要一听“收猪”二字就头痛。
3月22日这天,他4点钟天不亮就起床,和肉联厂的人一起开着车走乡跑村,直忙到中午11点,才收上来不到40头猪,离每天60头的收购任务相距甚远。而在以往,这点任务他在早上8、9点时就可轻松完成了。
“个个都嫌猪价太低,不肯卖。”董春苏摇摇头说,“讲价讲得嘴皮子都破了,很多还是成交不了。”在他的记忆里,这种艰难的谈判是过去多年没有过的。
除了下乡外,这些天,董春苏还每天接到大约50多个咨询收购价的电话,其中至少有一半一听价钱这么低,就挂了。
董给出的生猪收购价是4.9元一斤,在此基础上浮动,低的4.8元成交,个别高的5元成交。
而在2007年时,董的成交价最高到过8.6元一斤,直到2009年1月时,仍在6元一斤上下。
“整个趋势是在继续跌,我担心收的猪还没运到屠宰场,价格就又跌了,”董春苏说,“我就劝那些不肯卖的人,再不出手,接下来赔得更惨!不信的话,过几天我还会再来,你会更便宜地给我。”
这可能不只是董春苏的谈判辞令。始自去年入秋的猪价暴跌,目前正呈爆发之势。搜猪网顾问冯永辉判断,猪价尚未见底,“预计到8月份生猪收购价最低可能跌到4元多一斤,甚至更低。”
猪价牵动着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走势。2月份,在猪肉价格下跌18%等因素影响下,当月CPI同比下跌1.6%,为2002年12月以来首次下降,并为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这头猪,甚至牵动着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如同2008年上半年的猪价和CPI狂涨强化了对“防通胀”的迫切感,如今,部分专家依据CPI下跌发出通缩来临的警告,强调央行继续降息的必要性。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不以为然。
这种困惑,对试图保持货币政策前瞻性的央行是一个挑战。
痛苦的“收猪谈判”
于家窝堡乡大四台村的养猪户臧福山,有10头猪要出手,这些猪都已养到200斤以上,最肥的有287斤,再不卖不行了。
尽管如此,当3月22日下午,董春苏一行应约来收猪,给出4.9元一斤的开价时,臧福山仍然很不甘心。反复拉锯后,董春苏加了5分钱,臧福山还是不同意。董春书也不再松口,“我刚收的两头黑猪才4.8一斤呢,你这几头也只不过是毛色稍微好点。”
直到给另一个经纪人挂了电话,发现出价也一样后,臧福山也还继续磨了1个多小时。最后,董春苏答应说服肉联厂担下每头5元的装车费,让臧福山增收50多元,才最终成交。
中国猪科协会网站发布的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生猪价格已从去年的7元一斤降到目前的5元一斤上下,其中黑龙江肇庆地区只有4.8元一斤。
“(4.9元一斤)这个价也就挣点仔猪费。”臧福山说。臧家有多头母猪,仔猪全部靠自己繁殖。一头猪养到200斤,扣除玉米、麦麸、饲料、仔猪外购加上水电、人工等费用,能挣的也就100-200元。如果防疫条件稍微不好,仔猪成活率不高,就无钱可赚。
冯永辉的计算结果也显示,北方的生猪成本底线基本上就在5元一斤上下。不产玉米的南方成本线更高些,约为5.5元一斤。据此,冯判断“到3月底,全国的生猪价格将进入亏损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