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确山:特色农业“火”了 农民腰包鼓了
在河南确山,股份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生机勃发。
阳春三月,记者驱车来到革命老区河南确山县,欣喜地看到君二路旁的中药材收购站里,药农将卖中药材换取的大把钞票乐呵呵地装进腰包;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满载着瘦肉型黑猪、波尔山羊、肉牛以及时令瓜果、蔬菜的大小车辆,欢快地驶往各地……
这两年,确山股份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竞相出现,催生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养起“股份牛”,种上“股份树”,建成“股份坝”
确山属浅山丘陵区,饲养黄牛前景广阔,但高成本、高风险给黄牛的推广改良造成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党员干部带头喂养示范。瓦岗乡林庄村村民林大有和本村其他10名党员每人集资3000元,从南阳购回4头种牛,建立了一个黄牛改良繁育场。现已改良黄牛100头,年收入8万余元。目前,该乡共有4000多户群众走上了黄牛养殖的道路。
由于资金不足,加上技术、信息缺乏,群众种植林果的信心不足。县乡干部同群众合资入股,共同发展“股份制”林果业,调动了干部群众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普会寺乡党委书记郭全新等乡干部与该乡瓦店村村民张明、张占民等合资入股兴建美国杏李140亩,干部群众共同出资,干部提供技术信息,群众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共同管理,效益共享。乡里还聘请农业专家传授栽植、管护技术,并通过政府信息网在网上销售。去年以来,全县已发展板栗、冬枣、花椒等优质林果4万多亩。
确山县竹沟镇是豫南优质桐山烟叶和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但由于水利设施差,灌溉难一直困扰着该乡烟叶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2005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群众集资70多万元,银行贷款56万元,先后在肖庄、大李庄等新建拦河坝30座,实现了建、管、受益一体化,使万余亩农田得到充足浇灌。群众高兴地说:“小水坝,大家建,能行洪、又抗旱,过去的望天收,今天的旱保田。”目前,全县已建成“股份坝”300多座、“股份塘”400多口、“股份井”200多眼。
猪舍厕旁沼气藏,温室大棚蔬菜旺,果树飘香鱼跃塘
浪花四溅,白生生的鱼儿活蹦乱跳。3月29日,确山县三里河乡后楼村农民王留义从6亩鱼塘里捕捞起近5000公斤鲜鱼,不到1小时就被鱼贩子抢购一空。“用沼液喂出的鱼,1公斤平均高出市场价两元多,省钱、环保又增收!”王留义感慨地说。
在确山,三里河乡后楼村是出了名儿的专业“养猪村”。但几年前,由于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村里的环境变得很差。猪粪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成群,臭气熏天,村里的池塘都成了污水池。
2004年,后楼村被定为沼气建设示范村,通过2年多努力,全村8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村民景守功算了一笔账:他们3口之家,建了一座沼气池,沼气烧火、点灯,沼液、沼渣可为果园提供肥料,每年能节约柴煤费500元、化肥开支1000余元,果蔬产量可提高4成,总计增收节支2000多元。
确山县委书记乔登华介绍说,2005年,全县利用生态农业发展的农户已增加到5.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3%,户年增收1200多元;养殖业、种植业年新增产值3350余万元。沼气工程使1万多农户结束了上山砍柴的历史,23万余亩荒山重现青绿。依托沼气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确山农村处处呈现出“猪舍厕旁沼气藏,温室大棚蔬菜旺,果树飘香鱼跃塘”的景象。
土特产品取“名字”,上“户口”
不久前,普会寺乡土特产品经营大户张全收到省工商局为自己开发的“小延安”山珍等土特产品注册了“绿缘”牌商标。有了“名字”和“户口”后,该产品以每箱120元的价格走俏省内外年货市场。
在县政府的引导下,全县30多家种养大户和农产品经营业主纷纷为自己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注册商标,使确山红油栗、确山“铜山烟叶”、竹沟中药材、瓦岗红薯等30多种农产品声名鹊起,畅销各地。为把“铜山烟叶”这一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该县烟草公司派技术人员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使烟农从育苗、中后期管理一直到烘干,全部按照标准进行,“铜山烟叶”连年叫响市场,全县2.5万多农户发展烟叶种植,烟农年纯收入40%来源于标准化种烟收入。
瓦岗乡属浅山丘陵区,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红薯的生长。在对原有红薯品种改良的基础上,2004年注册“瓦岗红薯”商标,当年红薯价格和销量就翻了一番,种植面积由3000亩增至8000多亩,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
确山县长张富治介绍说,品牌农业拉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1―3月,确山实现农业总产值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元,同比增长8.9%。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确山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举填补了确山没有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空白,标志着确山建设品牌农业、创立品牌农产品工作迈出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