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共有通航企业186家,运营民航机型数量2343架,企业多,飞机种类复杂,企业均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权威组织机构来协调和管理航材,这导致了与供货商衔接不通畅,进而在航材定价权方面缺乏力度,即使是合理的诉求得不到帮助和支持,有些企业大量重复的航材库存积压,而有些企业急需的航材却保障;并且我国大部分的航空企业机队规模小,机型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给航材的保证带来很大的难度;我国各航空企业的机队数量平均都在三种以上,并且不同企业间的同一机型由于引进时间和方式不同,也会导致采购成本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因素都将加大航材成本,为航材的正常供应带来了难度。
目前根据的标准AC-121-58《合格的航材》、AC-121-64《质量管理系统》、AC-121-66《维修计划和控制》,其中对通航企业应如何使用合格的航材部件,如何规范航材的采购、存储和使用,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和航材管理控制体系没有明确的说明,只是很笼统的加以概括,不能实际的指导航材管理。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显示,2014年末国内运营民航机型数量2343架,包括国际336架、东方382架、南方474架、海南346架、厦门113架、上海73架、四川97架、山东73架、重庆11架、深圳150架、奥凯27架、春秋46架、顺丰17架、华夏16架、东海10架、吉祥38架、成都16架、九元2架、邮政21架、联合31架、青岛4架、幸福9架、瑞丽4架、河北11架、长龙7架、昆明10架、友和道通3架、西藏9架、大连7架。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飞机零部件制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91亿元,同比增长54.45%;为近几年增长较快的年份;2012年,随着航空企业订单的回升,航空零部件全行业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约达到76.31亿元,同比增长30%。2014年国内航空器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
预计2015年航材市场规模约为162亿元,2016年航材市场规模约为179亿元,2017年航材市场规模约为195亿元,2018年航材市场规模约为211亿元,2019年航材市场规模约为226亿元。
5月24日,工信部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大力拓展通用飞机产业链。加强支线和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低空空域开放步伐。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的立法论证正在进行,将从法律条例层面,给予飞机制造业更稳定长期的政策支持。条例有望明确,国家将设立民用飞机产业发展基金,且加大对民用飞机产业国有基础设施及大型设备的投入等实质性支持内容。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适用于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包括下列证件的申请、颁发和管理。
《规定》对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故障、失效和缺陷等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并制定型号合格证、型号设计批准书、型号认可证和补充型号认可证。
《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延续2012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对意见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进一步明确各省市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具体责任,内容设计任务的16大项的56个方面。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民航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