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宏观调控使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2007-03-02 11:50阅读:150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中国信息报社

字号
宏观调控使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 何思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形势最好的年份之一。针对经济增长出现偏热苗头,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以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使经济偏热得到遏制,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明显进步。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日臻完善,驾驭经济能力日益提升。
 
  落实“三农”政策见实效
 
  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央和地方财政为此共安排1030亿元转移支付。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二是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2006年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减轻了柴油、化肥等农资涨价对种粮农民的不利影响,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根据油价调整情况,拨付渔业等行业补贴资金84.8亿元。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良种补贴资金40.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3.7亿元和3亿元。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财政财务政策,及时拨付补贴资金57亿元。三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长远发展。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并积极探索建立“民办公助”机制,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中央财政投入资金70.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等,取得了较好效果;以投资参股经营为重点,积极扶持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投入资金35.8亿元,吸引带动社会投入140亿元。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四是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率先进行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对部分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学校,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五是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一些地方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完成试点扩面任务的基础上,还加快了试点进度。截至9月底,全国平均50.07%的县(市、区)进行了改革试点,参合农民4.06亿人,参合率达到80.49%,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省级财政也相应提高了补助标准,从机制和制度上支持缓解了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六是积极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截至200611月底,中央财政累计拨付保值贴补利息资金69亿元,并将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所得税减免政策延长三年,帮助农村信用社逐步化解历史包袱,增强发展后劲。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达9949亿斤,比上年增产269亿斤,增长2.8%;粮食亩产629斤,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到2006年粮食连续三年增长,增长总量接近2500亿斤,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记录。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上年增收332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4%。这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另外,全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17万人。
 
  有效遏制投资及房地产业热
 
  2006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1.3%,是自20044月国家实施旨在抑制投资过热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来,投资增速首次重返30%以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20065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5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十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对“国六条”进行了细化;711日,建设部、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12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与2004年、2005年的调控相比,2006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仅力度更大,而且涉及层面更宽,不仅包含了供需层面,而且还涉及到市场秩序和制度层面,可以说2006年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年。
 
  2006年房地产投资增长21.8%,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但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看,住宅投资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2%,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的比重为3.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这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有所改善。2006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5%,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房价涨幅近三年来呈现逐步回落趋势,表明始自2004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确实在逐渐收到成效。
 
  但目前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部分大城市房价过高,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住房需求有待合理引导,楼市中的炒作与投机行为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房地产投资和房价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应将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重点放在科学界定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和规范政府行为,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土地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信贷、税收等手段抑制投机行为,保持房价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而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定将给广大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金融调控稳健前行
 
  2006年,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央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管理,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针对因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加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央行综合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一方面,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回购操作为辅,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全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65万亿元,同比多发行8600亿元。另一方面,央行分别从200675日、815日、11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此外,为加强外汇信贷管理,央行从20069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为抑制过度投资,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2006年央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启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二是2006819日央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空间。
 
  完善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的来看,所采取的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货币信贷增长总体上合理,金融运行平稳有序。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全年贷款投放呈现前多后少、逐季减少的格局。
 
  多管齐下增强财政调控
 
  在积极财政政策成功转型为稳健财政政策后,2006年财税部门进一步调整和丰富了政策手段,更加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了财政宏观调控的效果。
 
  ——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手段,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作用。一是较大幅度地调整和完善了相关税收政策。从200641日起,对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进行了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调整了资源税政策,推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扩大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降低进口关税,支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二是调整了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并优化使用结构。合理安排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并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合理把握预算下达进度,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适当开工建设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其中,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例达到48%左右,比2005年提高3个多百分点。三是初步研究实施了有利于节能和开发新能源的财税政策。根据石油价格高涨的新形势,初步建立了发展替代能源的财税政策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提高了我国石油安全的保障能力。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一是顺利实施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从200671日起,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适应经济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要求的公务员工资管理体制,并相应调整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目前有关政策正在稳妥落实之中。二是全面清理整顿了公务员津贴补贴,遏制了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是适当提高了部分社会保障对象收入水平。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和优抚对象待遇等予以适当调整,并已陆续落实到位。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2006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3977.5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5年增长13.5%;教育支出4578.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5.9%;卫生支出1185.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5.4%;科技支出1143.8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5%;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769.1亿元,比2005年增长11%
 
  ——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大“三奖一补”政策实施力度。2006年奖补资金规模达到235亿元,比2005年增加85亿元,并完善了存量与增量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奖补机制。全国财政困难县的总数已经由791个减少到目前的437个,拖欠国家统一规定工资这一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持续增长。2006年中央财政集中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预计达到1520亿元,比2005年增加400亿元。三是完善民族地区等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办法。2006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预计达到150多亿元,并将非民族自治区、州的民族自治县纳入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范围。同时,完善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西藏等困难地区转移支付办法,促进资金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这些措施体现了财政宏观调控的综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保有压,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未来财政平衡仍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此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