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整合文化产业资源 营造跨越发展优势

2009-01-14 12:47阅读:116

作者 : 千讯   来源 / 浙江省统计局

字号
  内容提要:文化是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和有关部门资料,从统计学的角度对金华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已成为金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8%,并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也存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经”。发展文化产业将有利于充分挖掘金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市政府在《关于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发挥金华人文环境优势,提高文化对生产力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金华市历史文化沉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物保护成果显著,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在继承发扬中形成了具有金华特色的文化产业。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金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呈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对于建设和谐金华和实现浙中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分类
 
  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产业定义和行业划分标准,以往的一些资料中经常提到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也都由于核算范围模糊、计算方法不一致等原因,造成这些数据之间出入较大,缺乏可比性。2003年,由中宣部牵头的“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行业构成进行了界定,20043月,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上述界定,文化产业涉及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80个行业类别。为满足部门管理需要并结合文化活动的特点,将这些行业划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
 
  (一)新闻服务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四)文化艺术服务
 
  (五)网络文化服务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七)其他文化服务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另外,为了满足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的需要,又将上述9个类别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3个层次,核心层包括(一)至(四)4个类别,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五)(六)(七)3个类别,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八)和(九)两个类别,主要反映相关文化服务。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部分。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金华市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2005年浦江发现的上山遗址和2006年命名的上山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金华市建设文化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金华市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发挥产业优势,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产业又得到新的发展,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金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并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金华市文化产业日益兴起,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形成规模,在全省占居相对领先的地位。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金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53.0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7%,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3.52.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8.5万人,占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的7.6%2007年金华市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业人员近三十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5.26亿元,比2004年净增32.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8%,比2004年上升0.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3%,比GDP占全省的比重高6.5个百分点。
 
金华及全省文化产业各层增加值对照表

指标
2004
2007
增加值(亿元)
从业人员(万人)
增加值(亿元)
占全省比重%
金华市
全省
金华市
全省
金华市
全省
核心层
11.20
95.66
2.87
18.47
19.66
142.84
13.8
外围层
4.11
48.61
1.55
12.72
7.88
83.15
9.5
相关层
37.75
233.34
14.08
78.90
57.72
369.94
15.6
文化产业合计
53.06
377.61
18.51
110.09
85.26
595.93
14.3
GDP
925.58
11648.70
/
/
1465.75
18780.44
7.8
GDP的比重%
5.7
3.2
/
/
5.8
3.2
/

(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金华市文化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金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60.7%(按现行价格计算,本文增速均为现价),增速快于同期金华市GDP增速和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2.3个和2.9个百分点。
 
  (三)文化主体产业地位突出。近几年来,在“工业强市”战略指导下,金华市加快了工业化步伐,近三年金华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比GDP增幅快了2.5个百分点,工业的快速发展使金华市以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发展较快,并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看,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19.66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1%;以网络、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7.88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57.7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7.7%,相关层的主体产业地位明显突出。
 
  分行业看,在文化产业9个行业大类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46.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55.0%,所占份额最高;其次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增加值15.75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18.5%,居第三位的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增加值10.8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12.7%;其余依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其他文化服务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和“新闻服务”。
 
  (四)文化新兴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在“文化强市”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文化产业加快了向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转变,以休闲娱乐、经纪代理、拍卖和广告会展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其他文化服务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增加值近三年年均分别增长22.8%26.3%26.2%,在文化产业的九大类中增速居前。
 
  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及特点
 
  (一)丰富厚重的古婺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原创性资源优势
 
  金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邹鲁”之称,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宋元时期金华学派与金华文派名播四海。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金华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吴晗、诗人潘漠华、艾青及文学批评家冯雪峰,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形成了如今金华“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的盛况。
 
  除了涌现出众多文化名人,而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数量众多。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亮点纷呈:金华市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5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33处。古子城、八咏楼、侍王府、酒坊巷等仍保持着历史风貌,并且拥有义乌市佛堂镇、永康市厚吴村、武义县俞源、郭洞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形成了金华特有的名城、名镇、名村文化遗产格局。而且先人们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也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火腿、东阳木雕、炼火、斗牛、婺剧、乱弹、板凳龙、踩高跷、民歌、道情、十八蝴蝶等等,其中浦江乱弹等4项民间传统艺术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人是金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通过市场运作机制的激活,巨大的资源优势会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业优势。
 
  (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经济增长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文化等上层建筑发展的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金华市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04-2007年金华市GDP年均增长16.6%。只有经济的发达,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趋缓,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逐步占据主导位置,2007年金华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08美元。有需求必有投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日益增长文化消费需求又促进了文化产业投入的不断增多。2007年金华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5.25亿元,增长5.7%,其中制造业投资218.38亿元,增长22.4%。在制造业投资中涉及文化产业的印刷、文教体育用品和工艺品行业投资26.87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4%,占制造业投资的12.3%,增长31.3%,增速比限额以上投资增速快25.6个百分点,比制造业投资增速快8.9个百分点。另外,2007年文化艺术业投资1.23亿元,增长53.5%
 
  (三)突出独特的市场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金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金华市独特的市场优势地位密不可分。2007年金华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3个,年成交额达1072.62亿元,增长10.1%,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4个,亿元市场年成交额986.07亿元,占全省的12.0%,仅次于杭、宁、绍居全省第四位,拥有享誉国内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五金城,市场优势地位突出。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誉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商品40多万种,2007年成交额348.37亿元连续17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在市场的带动下,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许多产业集群,而金华市独特的“小商品”的市场属性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文教用品、年画挂历、印刷包装、玩具、工艺美术品等文化产品产业优势明显,在金华市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文化用品的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甚至全国文化相关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2007年金华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46.93亿元,比2004年增长52%;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增加值10.80亿元,比2004年增长57%。从规模以上工业看,2007年金华市规模以上文化生产企业达577家,工业总产值141.61亿元,从业人员6.80万人,分别占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8%6.3%10.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居主导地位。而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的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更是密集,2004年规模以下工业文化相关企业1783家,占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的14.0%
 
  (四)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金华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低层次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需要成为人们的现实追求。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文化消费需求与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会越来越旺盛。2007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55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1元,比上年增长13.6%。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日益更新,人们的审美情趣、娱乐休闲活动花样翻新,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格局逐步形成,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彩信业务、电子商务等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对文化产业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大。从消费构成情况看,2007年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2133.74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5.7%,比2000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682.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2.1%。另外假日经济带动着相关文化服务业的全面增长,预示着文化消费能力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
 
  (五)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金华市区域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有的源远流长,在继承中发扬:如浦江从上山文化发扬光大的民间艺术和书画文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画之乡”,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民间艺术优势,造就了花边、绗缝、刺绣、水晶工艺品等相关文化产业的辉煌。有的在创新中发展:如义乌的商贸会展文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金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义博会”已经成为国内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第三大展会,而从2006年开始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壮大提升文化产业”为宗旨举办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文化产业类节会,义乌还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最佳会展城市;东阳横店影视文化则从婺州大地凭空崛起,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打造的横店影视城已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称为“东方好莱坞”,正在成为一处独具魅力的中国超大型影视旅游主题公园和中国娱乐休闲之都。另外,金华山水道教文化,兰溪诸葛八卦文化,永康胡公理学文化、武义温泉休闲文化以及磐安绿色生态文化,无不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魅力。
 
  同时,各县市区在做大区域特色文化方面均不甘落后、各显身手,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有的魅力,搭文化舞台,唱经济大戏,一个又一个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节和博览会在金华市遍地开花:“中国-金华火腿节”、“中国-金华国际茶花节”、“黄大仙旅游节”、兰溪的“兰花节”、武义的“温泉节”、浦江的“中国书画节”、磐安的“赶茶场”以及“义博会”、“文博会”、“中国五金博览会”、“中国水晶及工艺博览会”等等不仅推广了本地特色,推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更使金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六)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营养
 
  旅游休闲业较快发展。近年来,金华市着力打造旅游休闲品牌,到2007年底金华市拥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10家。双龙风景区、东阳横店影视城、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八咏楼、侍王府、武义温泉、俞源太极星象村等旅游品牌日趋成熟,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日益增强,被评为全国十佳宜游城市。2007年金华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90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6.7亿元,增长23.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855.9万人次,增长1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6.2亿元,增长22.3%;接待入境游客44.5万人次,增长25.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6965.88万美元,增长40.7%
 
  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的一个种要标志是文艺事业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市文艺事业发展较快。一是文化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批批文化场馆应运而生,多数县市新建了馆舍。到2007年底金华市有公共图书馆11座,公用图书馆面积5.60万平方米,藏书250.6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群艺馆、文化馆面积1.57万平方米,文化站148个;剧院8家。义乌、东阳、永康、浦江和武义五个县市建立了博物馆;艾青纪念馆、严济滋纪念馆、黄宾虹艺术馆、吴茀之纪念馆、芥子园等成为市民心中的文化圣地。二是文艺活动丰富多彩。金华市拥有艺术专业团体6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334场,观众225万人次;组织文艺活动571场次。《十八蝴蝶》、《九狮图》等优秀民间艺术多次走出本土赴外地和出国表演。大型民俗风情歌舞《仙山婺水.金华人》在金华市2007年春节晚会华丽登场,并200769日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被省文化厅搬上杭州舞台。
 
  广播电视业快速发展。金华市广播电视业努力开拓,向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迈进。截止2007年底金华市广播电视系统拥有地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从业人员1846人,全年制作广播节目4.26万小时,制作电视节目6110小时。制作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近年制作的金华方言电视剧系列《二十分可乐》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金华市注重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和延伸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2%99.5%。金华市各县(市、区)全部开通了数字电视,发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7万多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46.01万户,增长33.9%。全年共完成450个农村宽带节点的建设,年末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8.9%
 
  四、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金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新兴文化产业亟待发展
 
  2007年金华市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23.19.267.7,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看,“核心层”、“外围层”文化产业服务属性明显的行业所占份额偏低,以网络、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比全省低了4.7个百分点,而在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占全部文化产业比重虽然仅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但核心层中金华市主要集中在印刷出版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增加值占核心层的比重达80%,而新闻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仅占核心层的20%,比全省低17个百分点。从二三产业分布情况看,金华市文化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2007年文化产业中第二产业中增加值60.2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0.7%。而第三产业中如果扣除文化产品销售,属于“纯粹的”文化服务业的增加值11.27亿元,仅占文化产业的13.2%,比全省低16.9个百分点,虽然金华市文化服务业的发展较快,但现阶段金华市文化产业的服务属性依然相对不足,占全省的比重也较低,2007年文化服务业占全省文化服务业的比重为6.2%,也预示着金华市文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因此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大做强新闻、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核心文化产业,推动诸如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以及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
 
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指标
2004
2007
增加值(亿元)
比重%
增加值(亿元)
比重%
文化产业合计
53.06
100.0
85.26
100.0
#文化产品制造业
38.76
73.0
60.28
70.7
文化产品批零业
8.73
16.5
13.71
16.1
文化服务业
5.57
10.5
11.27
13.2

(二)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产业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华市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为主,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中小企业占据着主体,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另一方面金华市文化产业层次较低,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领域。从金华市的文化制造业企业看,除了新光饰品、王斌相框等几家相关文化产品制造企业规模较大外,其他企业规模明显偏小,效益不高,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2007年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文化企业平均资产2557万元、产值2455万元、利润118万元,分别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规模的52.5%49.2%53.4%
 
  (三)文化资源利用不足,挖掘力度有待加大
 
  金华市的文化资源博大精深,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并具鲜明的地域特色,都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但目前,金华市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还相对薄弱,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盘点与评估,缺乏系统超前、视角独特的二次开发。比如金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居全省前列,但金华市的文化艺术服务业占全省的比重并不高,不到6%,还缺乏有影响力的文艺团体;金华市拥有“东方好莱坞”,但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不到5%,在影视服务方面还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还缺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地影视制作主体。另外,有些著名的旅游资源尚未发掘出深遂的文化内涵,缺乏旅游主题吸引物。而且金华市的文化资源多以单打的形式出现,缺少产品链接和营销整合,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
 
  (四)文化人才比较匮乏,培养力度还需加强
 
  众所周之,作为"文化朝阳产业"的传媒业、出版业、文化娱乐业等的快速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但是,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金华市在这些方面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尤其缺少能融合文化资本运营、文化艺术商务代理、网络及多媒体文化服务等多种知识的优秀人才和文化与经营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五、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以落实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契机,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推进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塑造市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人才支撑,使金华市的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新的活力。
 
  (一)强化政府产业导向作用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各级政府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导向和综合协调作用,制定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新兴文化产业扶持和支持力度。新兴文化产业目前在金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动漫游戏业、艺术品交易业、节庆会展业、文化经纪业、信息网络业、艺术教育与培训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均急需大力发展,以适应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应把新兴文化产业作为最具成长性的产业,采取各种措施,落实扶持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新兴文化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快速发展。
 
  (二)加快构建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中介机构,使其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为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整体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作,使其成为推动金华市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信息、技术和交易平台。要鼓励和支持各种行业中介机构的组建和活动开展,举办具有各自特色、能够形成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活动。积极开展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论坛、专家研讨会、博览会等,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体,各种专业平台为支撑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成熟规范的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的中坚力量,离开市场主体,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离开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也无从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浙中城市群建设的需要,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尽快做大做优做强国有文化企业和一批民营文化龙头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和市场培育,进一步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活力,提高民营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出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企业、文化团体和文化品牌。
 
  (四)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制定和落实文化人才培养规划。为适应文化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市场需求,要积极开展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重点培养研发设计、文化传媒等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既懂文化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充分挖掘金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人才,以优厚的条件和环境吸引人才。要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要把构建人才资源高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产业队伍,推进文化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