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2008-12-31 10:59阅读:9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字号
  “十五” 以来,内蒙古积极优化环境,服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呈现景气发展、总量增大、质量提升、后劲勃发的良好态势,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服务业发展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由产业多元发展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全国,城镇化发展不全面,服务业竞争力不强,以及高层次人才欠缺造成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关注民生,加强人才引进,是提高内蒙古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
 
  一、纵向比较:服务业总量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以来,全区服务业持续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由2000年的605.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4.46亿元,年均增长16.7%,增速比“九五”时期快3个百分点,也快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全区服务业中,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发展平稳,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9%下降至2007年的53.9%,以金融、房地产、教育文化、信息传输和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0.8%上升至2007年的25.8%
 
  “十五”以来,由于内蒙古工业的迅猛发展,全区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回落,2007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7%,比2000年回落3.6个百分点。这与当前全区所处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特征一致。
 
  二、横向比较:总量位次前移,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仍较滞后
 
  “十五”以来,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前移,由2000年的第25位跃居至2007年的第17位,比2000年的排名提升8位。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呈上升态势,2007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 2000年的1.4%上升至2007年的2%
 
  与全国相比,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2007年内蒙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7.3%,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并且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三、瓶颈制约:五大因素,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第二产业中上游产业比重高且结构单一,对第三产业需求制约较多
 
  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二是服务部门,是除流通部门以外的其他行业。全区多数盟市第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限制了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需求的扩大。
 
  (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7元。全区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协调。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消费需求的结构和层次升级越快,服务业发展程度就越高。因内蒙古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消费所占比重仍占据居民消费第一位置,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维持在30.4%,农牧民恩格尔系数仍在40%以上,导致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影响服务业的深化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城镇化发展不足,削弱需求基础
 
  服务业存在和发展需要两大因素,一是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即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二是要求最低的聚集效应,即人口须达一定规模,服务业企业才能盈利,才能形成产业。这也是服务业往往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2007年全区城镇人口比重为50.2%,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尽管内蒙古城镇人口比重高于全国,但是,因内蒙古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一些地级和县级城市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单一,产业多元化发展不足,消费积聚效应不强,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力不够。
 
  (四)服务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服务业经济发展的粗放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刚刚起步,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方面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五)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现代服务业智力支撑不强
 
  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目前,全区服务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更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寻求突破:努力扩大内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提高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规范行为和加强扶持等方面加以引导,广泛运用各种媒介,全方位报道服务业发展理论、各地服务业发展动态和经验、国家服务业发展政策等,营造有利服务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进程。同时,加大服务业投入,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
 
  (二)关注民生,加强消费升级引导,培育和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解除社会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居民的后顾之忧,扩大即期消费。继续培育和鼓励发展住房、汽车、餐饮、通讯和居民服务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其消费基础和规模。加快消费信贷制度改革,鼓励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购车信贷、助学贷款、旅游贷款,促使商品消费模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强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其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地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从客观上增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特别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二是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工具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有计划的培训和引进一批旅游、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服务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强化科学技术等现代先进生产要素对服务业的渗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现代服务业管理和推广应用,培育新型业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整体进步。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