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旅游侧面发展出行人数增长

2020-01-22 10:28阅读:196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作为一个近段时间的高频词,“沉浸式体验”出现在诸多行业,从影视到娱乐,从购物到教学,同样地,也落在了旅游上——这与90后这一新消费群体的崛起不无关系。无论是开始涉足还是尚未涉足沉浸式旅游的目的地,都需要想明白,那些年轻人,究竟想从中获得什么。

新旅游者的新需求

从商旅跟团时期的简单消费,到全球旅购狂潮下的激进消费,再到休闲度假时代的品质消费,中国旅游市场见证了新消费主义的演进。随着旅游人群中80、90后人群占比的不断增大,游客们在旅游中选择的旅游体验也愈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旅游体验千篇一律的“旧旅游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8年以来,文化和旅游融合逐步走向深入,游客对于文旅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更讲究参与感,讲究沉浸式。据有关研究统计,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旅游演艺节目数增长了43%,旅游演艺观众人次增长了145%。

2019年上半年,演出展览类旅游项目的总预订量同比上涨22%,其中来自北京的游客对娱乐演出最为关注。在全球各地演出中,订单量涨幅最大的是新加坡的“时光之翼”,其次是《云南映象》和伦敦西区音乐剧《歌剧魅影》。演出展览类的项目,作为沉浸式旅游体验的一种,从侧面反映出,沉浸式娱乐对艺术和体验的融合,天然符合随互联网生长起来的Z世代对线下娱乐场景的期待。

沉浸式不仅仅是VR

沉浸式旅游体验,作为一种伴随体验经济出现的新的旅游方式,近两年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或许会认为,所谓的沉浸式旅游就是戴上VR设备,来一场颇为真实的视听体验。但这仅仅是沉浸式旅游体验最最初级的阶段,如今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强调的是游客的切身体验,主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使人沉浸在精心营造的幻妙氛围中,形成全新的场景体验。

如今的沉浸式旅游体验主要有三个特征: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激励游客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参与到表演中来,甚至推动剧情发展;从而,让参与者得到差异化的个性体验感受,获得难忘而独特的“浸入式”体验。

此外,在5G、VR、AR等高新技术的助推下,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文旅产品层出不穷。

2019年5月,知名影视IP《知否》沉浸式入戏空间全国巡展在北京启幕,呈现了影视IP由荧幕走向线下的收益拓展风向。基于技术还原打造“影视实景”体验,延长收益链,已成为影视IP继续“收割”的直接走向。

户外研学营地也在积极开发此类场景,满足用户深层次体验。2019年3月,中国首个研学火星模拟基地——冷湖“火星营地”在青海海西建成投运。建设风格模拟未来人类移居火星后的生存环境,使体验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快进入生存挑战角色。

景区通过全息投影+数字展厅,将展览品通过3维、5维数字化扫描,并通过全息投影展现,游客可全方位、360度对展品进行观赏,并获得空前的科技感体验,可极大提升游客兴趣值。

AR技术+导览,在APP中显示游客所在位置,将导览与趣味互动完美结合,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沉浸式旅游体验,正在全面铺开,展现出各种可能。

沉浸体验或迎来井喷年

2018年沉浸式演出全国新增加11台,演出总台数23台,同比增长76%,“又见系列”占沉浸式旅游演艺票房的比重达53%,《知音号》排名第二占比11.4%,沉浸式演出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沉浸式体验剧情的塑造、口碑式的营销手段、零距离的主客角色关系成为旅游演艺企业在旅游演艺3.0竞争中争夺年青一代消费市场的共同策略。

2019年8月,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如今,“沉浸式”已成为众多项目招商引资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也开始主动接近这种潮流娱乐体验。

一方面,科技正在为沉浸式旅游体验提供辅助,借助VR、全息投影灯舞台技术,可以更好的将抽象的演出IP具象化,提升体验感。而通过这些技术,演出场景的氛围将能营造得更为真实。

另一方面,是新消费者对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接受度与认可度都很高。以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为例,从落地前备受质疑到迅速实现盈利,《不眠之夜》这一小众的肢体戏剧,过去三年的营收数字累计为2.7亿元,其中2亿元来自票房收入。据悉,30%观众有二次购买行为,22岁~35岁的观众占八成。

而伴随着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出现,我们可以预言,2020年或许是沉浸式旅游体验的井喷年。

从讲体验到讲故事

虽然沉浸式旅游体验前景无限,但就目前来说,依然存在着诸多短板,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让体验深入人心。

如今的新游客,正在逐渐摆脱打卡、观光这样初级的旅游方式,对旅途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需要对当地文化深度挖掘,摆脱浮夸表演,从而让演出能够自然而然融入到游客的行程中。

另一方面,也要确定好体验的主题内容。很多沉浸式体验“形式华丽,内容空洞”,本该为内容服务的科技手段反倒成为吸引游客的“噱头”。故事要有戏剧化,才能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受,但就目前而言,内容体验性好的项目暂时还比较匮乏。此外,并非所有的旅游演艺都适合沉浸式体验,这也从另一方面给传统演艺留下了空间。

对于运营方来说,还面临着盈利能力的问题。一个真正能够提供沉浸式体验的项目,需要在特定的场景之中为观众提供白日梦境的感受,营造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平行时空,在场景设计、道具细节、互动感、故事线等方面都要求做到极致。某种程度上,成本高低决定了体验的复杂和多元。

过去依靠门票等为收入来源的传统演艺,一来拥有旅行社大量的稳定客源,二来可容纳游客的数量庞大,因而在盈利能力上得以保证。但如果是当下以高科技为主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成本仍旧偏高。

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往往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属于重资产项目。在此背景下,沉浸式旅游演艺在规模效应方面仍有欠缺,如何保证盈利能力,仍是问号。

伴随着年轻群体的进一步崛起,新科技成本降低与市场投入,沉浸式产业只需要讲好故事,就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相关研究报告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旅游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